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来。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主要可以从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2)综观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2)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有一字使用精妙:“诗人之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②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④。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郭给事: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②禁里:禁中,即皇宫中。③省:唐代门下省。④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⑤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院中桃李已成绿荫,柳絮风扬。
B.颔联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时的悠闲自在,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物是开阔壮美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
C.趋金殿,拜琐闱的动作描写表现出郭给事时时紧随皇帝的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
D.本诗借景抒情,通过捕捉自然景象,使颂扬之情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2)从情感主旨来看,本诗与柳永的一首干谒词《望海潮》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蜀道难》及杜甫写的一段诗,完成各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小题2】比较下面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二)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都运用了夸张描写的手法,但具体写法又有哪些不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 “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小题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释:(大历四年(769 年),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沪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 即做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释:(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 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小题1】下列对《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和《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两首诗的比较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自己宦海沉浮的无奈之情。
B.两诗都言及秋日,颇有“逢秋悲寂寥”之况味。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身边无人可以倾诉的寂寞。
D.两诗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读来余韵无穷。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染溪( )   外与天(   )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不知日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取无禁
C.蚓无爪牙D.月出于东山
【小题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披草而坐/三人行,必有我师B.则施施行/吾尝终日思矣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行无过矣D.则凡数州土壤/固一世雄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①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这首诗是岑参在武威送李前往安西所作。
【小题1】与王维的《使至塞上》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偶题杜牧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秋日两种典型景物荷花、柳叶落笔,紧扣标题;“不胜”二字意味深长。
B.颔联运用人格化手法,“泣”“愁”具体展现出荷花、柳叶“不胜秋”的情态。
C.颈联分别以“绿眉”“红脸”喻指柳叶、荷花,色彩鲜明,形象优美,惹人爱怜。
D.柳叶“甘弃坠”而荷花“恨飘流”,“甘”与“恨”对比鲜明,足见前者高风亮节。
【小题2】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