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②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
③
不见封侯印
④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来。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2 08: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
①
钿雀
②
金鸂鶒
③
,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④
。鸾镜
⑤
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ì):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小题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C.“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E. 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现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情感的主要流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①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
②
不见封侯印
③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温庭筠:晚唐诗人,此诗为咏史诗。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C.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 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 柳
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①歌尘起,影伴娇娆②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注】①静婉:为南朝羊侃的宠姬,善歌舞。②娇娆:为东汉宋子侯诗中所咏的美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杨柳在春天中的美姿:柳丝千条,如绿烟金穗;微风吹过,轻拂人面。
B.颔联以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嗅觉、视觉等角度描写柳絮飘香,柳影婆娑。
C.颈联从听觉入手,写到与杨柳有关的乐曲以及栖息在柳树枝头黄莺的婉转啼鸣。
D.尾联写千门九陌,柳花如雪,随风飞舞,有的甚至飞入宫墙,足见其体态轻盈。
E. 这首咏柳诗写了柳丝、柳香、柳影、柳花,从春写到秋,摹写精细,曲尽其妙。
【小题2】有人说,将诗中的“柳”理解为一女子,较含蓄有味,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②,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马铃。②杜陵:长安城南,代指作者故乡长安。
【小题1】颔联历来为人传诵,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小题2】“凫雁满回塘”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是想象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作者用“魂销”二字夸张地描写苏武的表现,是为了突出苏武当时悲痛欲绝的感受。
B.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的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茫然”传递出对年代久远的慨叹。
C.颈联两句,由“回日”忆及“去时”,描写了一个历尽艰辛、白首归国的爱国志士,在目睹物是人非的情形之后,流露出的唏嘘感慨。
D.尾联中写到苏武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逝的武帝,既表达出作者对苏武忠君爱国的赞颂,也有对其没有被封受爵位的惋惜。
E. 作者在诗中塑造这样一个“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目的是彰显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小题2】有人评价颔联“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你是否认可这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温庭筠(约812-86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