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释:(大历四年(769 年),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沪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 即做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释:(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 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小题1】下列对《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和《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两首诗的比较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自己宦海沉浮的无奈之情。
B.两诗都言及秋日,颇有“逢秋悲寂寥”之况味。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身边无人可以倾诉的寂寞。
D.两诗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读来余韵无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7 04:0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①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花门楼前酒店里。七十老翁热情待客,美酒飘香。春光初临,暖意融融。
B.“老人七十”“千壶百瓮”用夸张手法,写边塞安定,市井俨然的时代氛围,为下文 “戏问”作铺垫。
C.三四两句紧扣诗题“戏”字,但不写买酒过程,而是用榆钱外在特征来表现春色之美,又写店中老翁和酒客的和乐气氛。
D.诗人想象,将生活细节化成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刚到新的地方,就微服私访,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询问老翁:“老人家,摘一串白灿灿的榆钱买你的酒,您肯不肯呀?”
E. 这首诗写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树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表现诗人激动、陶醉的心情。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①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注释)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江上阻风

清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释)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下狱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