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猎奇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 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此诗为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出仕前居所时所作。常建和王昌龄是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王昌龄出仕前虽有短暂隐居,但此时已登仕路。②药院:种药草的庭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处,见不到头,在隐居的地方只看见一片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居住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种药草,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 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写出了隐者的清高品格和高雅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小题2】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望江南 
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此词描写一位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斜晖”即偏西的阳光,从时间上呼应的词语是 ________,“独倚”不仅写出了女子孤独身影,也表现了她________,“脉脉”“悠悠”既写景又写_____,“肠断”表达了女子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昼 梦
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注:饶睡:贪睡。昼分:中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梦”,有白日梦之意,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以此为题,含有作者的自嘲之意和愤激之情。
B.“不独”二字,既直接显示了诗人白昼倦怠,贪睡不醒的原因,又委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C.“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句中,用一“ 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D.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对没有贪官污吏清明政治的到来充满了坚定信心。
【小题2】本诗紧扣“梦”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开门见山,正由于“滕王高阁临江渚”的形势,既可远望,亦可俯视,才有下文“南浦”、“西山”、“潭影”和“槛外长江”之描述。
B.三四句承第二句,写滕王阁的寂寞:不再有“佩玉鸣鸾”的滕王李元婴前来览景宴饮、听歌赏舞,只有不时飘过的云、飘洒的雨聊以相伴。
C.五六句上承三四句,并从空间转入时间,用“日悠悠”三字将一时之景象推进“物换星移”之历史长河,进一步渲染昔人不在的无限感慨。
D.第七句的“今何在”,将五六句的历史眼光拉回当下的景象中,收束全诗;第八句再用槛外江水来凸显面对如画江山的欣悦之情,余韵悠然。
【小题2】同是登高览景抒怀,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在思想情感、景物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小题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 (Zhă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小题1】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
[唐]李咸用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注释)①李咸用:唐末诗人,生卒年不详;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②裴回:“徘徊”。
【小题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   ,“古树一边春”让人联想起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对此加以简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节选自《晋书》卷五十七)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B.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C.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D.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所取,便于他人称谓,一般与名没有什么关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
C.氐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氐族与羌族的并称。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带。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还有蛮夷、胡、狄等。
D.鼓吹,是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用于宴乐群臣或赐有功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光有耿恭忠心。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最后在司马索靖的帮助下打败敌人。
B.张光有合作精神。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张光有果决态度。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张光有轻信弱点。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释)①华池:此处指王母的瑶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托物言志,以荷花自喻,表达人生的感慨和理想。
B.荷花生于幽泉之侧,分外明艳动人,暗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与不俗的才华。
C.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D.诗歌的末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当权者用人不问实际才干,只看门第的愤慨。
【小题2】“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一句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