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 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C.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小题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1)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冷寂忧闷的意境,极富感染力。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尾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
(2)王维是个知识广泛,多才多艺的诗人。他擅长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也带上了相应的特点。请指出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小题1】(小题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小题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意境悲凉,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动词“翻”和“洒”字,就都是炼字的成功典范。
C.“鲲鹏”“图南”是用典,都出自《庄子·秋水》。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意境起伏,富于节奏,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小题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必辨名。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无华。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普明寺见梅
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官职名。如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却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成都王颖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识微见远。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C.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小题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春尽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生衣:绢制的夏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清静闲适的情景。
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D.“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小题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指潼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
C.“催”使用拟人手法,本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见树色而知寒近,故说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D.“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虚写长安;“莫见长安行乐处”中的“行乐处”是实写长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