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生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迁会稽王友,入补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建元二年,诏曰:“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今以为南中郎将,余官如故。”会庾冰薨,复以本号督豫州四郡,领江州刺史。俄而复转西中郎将、督杨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即尚之甥也,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黄散: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的合称。这里指黄门侍郎一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B.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C.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D.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亲”指旅内,“戚”言族外。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泛指内外亲属。
B.诸父,祖辈和父辈的统称,《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也是此意。
C.会稽,古地名,绍兴别称,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王羲之曾于会稽山阴兰亭宴集。
D.廷尉,官名,管理天下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尚言行不俗,深得长者看重。他十余岁时,父亲去世,温峤前来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然后便擦干眼泪诉说经过,温峤十分看重他。
B.谢尚讲求穿着,但能接受规劝。他在服饰方面非常讲究,如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长辈们指出他这种做法不妥,他就改掉了这一嗜好,由此显名。
C.谢尚善于舞蹈,箭法不让他人。他曾当众跳起《鸲鹆舞》,令众人击节赞赏;在安西将军庾翼帐下时,与庾翼共同射箭,随着庾翼激将声落,一箭中的。
D.谢尚面对降敌,缺乏笼络安抚。苻健部将张遇本已投降谢尚,可谢尚没有安抚张遇,致使张遇一怒之下,据城反叛,谢尚再去征讨,结果吃了败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2)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小题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小题2】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长安”表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言怀”则表明诗人要说出此时的感受。
B.首联写重重宫门锁住秋色,月亮照过南宫渐渐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寒气难入的特点。
C.颔联真切地描绘了月夜京城冷露点缀、流星穿空、宁静空旷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幽雅、闲适的内心感受。
D.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听到了漏滴声,想象着富贵人家钟鼓声声、欢乐无比的情景。
E. 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因生病而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时,诗人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小题1】赏析颈联的艺术效果。
【小题2】全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杜诗首句点明时间“两竿落日”,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B.杜诗前两句诗纯写景物。诗人所选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但本诗的情调却十分开朗,给人轻快愉悦之感。
C.杨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初夏的一个傍晚到荷池边纳凉的情景,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D.杨诗第一、二句里含有一典故,楚人宋玉《风赋》云:“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诗人对此是化用其意。
E. 两首诗均以“荷”作为吟咏对象,但呈现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与杜牧生活在晚唐,杨万里辞官回家,闲居乡里等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品鉴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小题2】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豊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于州镇。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日襄。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
[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B.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C.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D.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指平调、升迁、降职。文中指降职,即“左迁”之意。
B.服,即“丧服”,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守孝”。
C.谥,即“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所为,给他一个对应的称号。
D.从弟,父辈间是兄弟,子辈间年龄小的男性被这样称呼,即今天所说的“堂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亶效忠皇帝,遵守孝道。崔慧景作乱时,他保护皇帝得力,被授予骁骑将军;为父守丧,他守礼节,住草棚,对遗财更是分毫未取。
B.夏侯亶轻刑薄赋,关注民生。针对寿春地区长期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的情况,他实施轻刑薄赋的政策,使户口规模恢复如初。
C.夏侯亶涉猎广泛,能言善辩。当皇帝问及他与夏侯溢的亲疏问题时,他对宗族关系的巧妙回答,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擅长应对。
D.夏侯亶英勇善战,战果频频。梁朝大举北伐时,他临危受命,逢战必捷。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东都。世充却还,我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 便:擅长
B.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以逼东都   逼:逼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世充首可悬于麾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B.王世充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C.得军资    纵一苇之
D.我按甲    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第二句描写滕王阁的冷清萧落,这一句暗含着对比,诗句描写目前的情景,却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
B.本诗中最后一联所流露的情感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长江的情感相同,都是一种消极心绪的流露。
C.第五六句,“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D.最后两句“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
【小题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戏赠张五弟諲①三首(其二)
唐·王维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注)①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諲,在家里接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②草圣:即张旭。唐朝昊(今江苏苏州)人。尤擅长草书,世称“草圣”。③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④岁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瑰丽峭拔B.清新质朴
C.宛转蕴藉D.沉郁悲壮
【小题3】请赏析诗中颈联两句。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