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顺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接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A.8048个B.4024个C.2012个D.1066个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矩形中,按虚线剪开后,既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能拼出三角形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边OC在x轴上,OA=5,OC=4,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M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B→A的路线运动。当M点运动到点A时停止运动,矩形OABC也停止运动.
(1)求点M从O点运动到点A所需时间;
(2)求点M运动了6秒后的位置;
(3)求当运动停止时,矩形扫过的面积.
当前题号:3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F=BE.求证:DE=CF;
当前题号: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1)问题探究
如图1,分别以△ABC的边AC与边BC为边,向△ABC外作正方形ACD1E1和正方形BCD2E2,过点C
作直线KH交直线AB于点H,使∠AHK=∠ACD1作D1M⊥KH,D2N⊥KH,垂足分别为点M,N.试探究线段D1M与线段D2N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拓展延伸
①如图2,若将“问题探究”中的正方形改为正三角形,过点C作直线K1H1,K2H2,分别交直线AB于点H1,H2,使∠AH1K1=∠BH2K2=∠ACD1.作D1M⊥K1H1,D2N⊥K2H2,垂足分别为点M,N.D1M=D2N是否仍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②如图3,若将①中的“正三角形”改为“正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D1M=D2N是否仍成立?(要求:在
图3中补全图形,注明字母,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当前题号:5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已知:如图1,矩形ABCD中,AB=6,BC=8,E、F、G、H分别是AB、BC、CD、DA四条边上的点(且不与各边顶点重合),设m=EF+FG+GH+HE,探索m的取值范围.
(1)如图2,当E、F、G、H分别是AB、BC、CD、DA四边中点时,m=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贝同学采用轴对称的方法,如图3,将整个图形以CD为对称轴
翻折,接着再连续翻折两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求得m的取值范围.①请在图3
中补全小贝同学翻折后的图形;②请你根据①中的图形,求出m的取值范围,并简要说明理
由.
当前题号:6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AB=10,对角线BD=12,BD边上有2012个不同的点
,过,则
的值为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三个正方形的位置如图所示,点在线段上,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的面积为 ( )
A.14B.16C.18D.20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已知,,以所在直线为轴,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等腰梯形ABCD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等腰梯形OEFG(O、E、F、G分别是A、B、C、D旋转后的对应点)(如图).

⑴在直线DC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⑵将等腰梯形ABCD沿轴的正半轴平行移动,设移动后的(0<x≤6),等腰梯形ABCD与等腰梯形O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的最大值。
当前题号:9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平面内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a,一块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也等于a.现将这块硬纸板如图所示放在两条平行线上.

(1)如图1,将点C放置在直线上,且O,使得直线相交于EF.求证:①BE="OE" ②的周长等于
(2)如图2,若绕点C转动正方形硬纸板,使得直线相交于EF,试问的周长等于还成立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将正方形硬纸片任意放置,使得直线相交于EF,直线CD相交于G,H,设AEF的周长为,CGH的周长为,试问,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试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证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