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SSS
- SAS
- 尺规作图——作角
-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 HL
- 全等的判定综合
-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线段垂直平分线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DC,

(1)若BD⊥CD,∠C=60°,BC=10,求AD的长;
(2)若BD平分∠ABC,求证:∠A+∠C=180°.

(1)若BD⊥CD,∠C=60°,BC=10,求AD的长;
(2)若BD平分∠ABC,求证:∠A+∠C=180°.
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AF
∥EB;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 .
∥EB;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 .

如图①,在
中,
,
,
是过点
的一条直线,且点
在线段
上时,
于点
,
于点
.易证:
.

(1)如图②,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时,其余条件不变,问
与
,
的关系如何?请证明;
(2)如图③,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时,其余条件不变,问
与
的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













(1)如图②,点





(2)如图③,点




如图,△ABC中,∠B=∠C,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且BF=CD,BD=CE,∠FDE=55°,则∠A=_____.

如图,正方形ABCD(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边长为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D运动;点Q从点D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AD方向向右运动,当点P到达点D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BP,过点P作BP的垂线交过点Q平行于CD的直线l于点E,BE于CD相交于点F,连接PF,设点P运动时间为t(s),
(1)求∠PBE的度数;
(2)当t为何值时,△PQF是以PF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试探索在运动过程中△PDF的周长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试求这个定值.
(1)求∠PBE的度数;
(2)当t为何值时,△PQF是以PF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试探索在运动过程中△PDF的周长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试求这个定值.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决问题: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截长法与补短法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某特定线段,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某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如图1,在△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180°,E、F分别是边BC,边CD上的两点,且∠EAF=
∠BAD,求证:BE+DF=EF.
(3)问题拓展:
如图3,在△ABC中,∠ACB=90°,∠CAB=60°,点D是△ABC外角平分线上一点,DE⊥AC交CA延长线于点E,F是AC上一点,且DF=D

截长法与补短法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某特定线段,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某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如图1,在△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2)问题解决: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180°,E、F分别是边BC,边CD上的两点,且∠EAF=

(3)问题拓展:
如图3,在△ABC中,∠ACB=90°,∠CAB=60°,点D是△ABC外角平分线上一点,DE⊥AC交CA延长线于点E,F是AC上一点,且DF=D
A.求证:AC-AE=![]() |

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D,∠B=∠E,∠C=∠F | B.∠A=∠D,AB=DE,BC=EF |
C.AB=DE,AC=DF,BC=EF | D.AB=DE,∠A=∠E,∠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