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引入力臂的概念,为了探究此课题,小白制作了一个“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后衬一张硬纸板,上面画等距的同心圆,最小圆半径为1厘米,外侧的圆半径依次增加1厘米,杠杆的支点在圆心上,左边与支撑架之间连接一条橡皮筋,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的右边拉,让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1)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至杠杆保持水平时,测得F1=4牛,在如图乙(图甲的位置向外移一格)位置竖直向下拉至杠杆水平时,F2=3牛。比较F1F2大小不相等,但力的作用效果却相同,是因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________变化了。
(2)如图丙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作用点与图乙一样,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弹簧秤的示数F3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的方向有关,方向变了,产生同样的效果,力的大小也将会改变。
(3)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测得F3=4牛时停下,比较图甲,为什么甲、丙两种情形中的拉力(F3=F1=4牛),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信念,甲、丙两种情形有相同的结果,必有相同的因素,观察甲、丙,拉力的作用线与第________个圆周相切;猜想:“只要拉力的作用线与同一个圆周相切,拉力的大小都相等。
(4)这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新的事实进行验证。如图丁测得F4=4牛,实验证实了这个猜想,这个相同的因素,我们用“________距离”来表达,给它一个名称叫“力臂”。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 “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
③“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科学实验中,进行多次试验是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或寻找普遍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减小误差的是()
A.研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对多种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
B.研究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时,选用多株植物进行实验
C.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时,测出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
D.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动力或动力臂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柯在测量某铁块的重力时,发现铁块的重力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了测出该铁块的重力,他找来木棒、细铁丝等物品进行如下改进:

步骤一:将细线系在木棒的A位置,在木棒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如图甲;
步骤二:用手指勾住弹簧测力计的B处,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如图乙;
步骤三:在木棒左端挂上铁块,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丙。   
(1)步骤一中“在木棒的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三中,当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该铁块的重力为________牛。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AB为一根均匀轻质杆,杆的中点O点悬挂在天花板上,在杆的A端悬挂有一端开口、粗细均匀、重2N的薄壁玻璃管,管长L=40cm,管底面积S=,管中装满水后倒扣在装有水深h=10cm的水槽中,玻璃管管口刚好被水面淹没,在杠杆的B端通过滑轮组用轻质细绳相连,动滑轮下端挂有一个钩码,在滑动组的另一端细绳上挂有一体积为的实心均匀圆球,当圆球体积的一半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大气压强Pa,动滑轮重1N,细绳的重量和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g=10N/kg.求:

(1)钩码重多少牛顿?______
(2)圆球的密度是多少kg/?______
(3)假如大气压强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杠杆还能平衡吗?若不平衡,怎样倾斜,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甲是小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天平,横梁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左侧为悬挂在固定位置P的置物盘,右侧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带刻度线的横梁上。
(1)下面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___
A.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右侧横梁的零刻线Q处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C.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
D.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E.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F.由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2)调节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刚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时,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将对准底座上标记的___侧(填“左”或“右”);
(3)若某次测量最终达到平衡时钩码位于右侧横梁上的N处,如图乙所示,已知OP=l,OQ=d,ON=h,钩码质量为m,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___;
(4)如图丙所示,将待测物体投入装有某种液体的量杯中,若待测物体投入前、后量杯中液面对应刻度为V1、V2,则待测物体的密度为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学习杠杆时,小刚利用实验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

(1)走进实验室,小刚看到实验桌上 A、B 杠杆都静止不动,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
(2)小刚利用杠杆 B,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___即可。
(3)小刚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刚在 A 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 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_____。
(4)他们认为(3)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 F 大小不变,OA 长 L,在 t时间内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 30°的过程中,拉力 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瓦。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科学实验中,重力有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下列实验中的做法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的是( )
A.
B.
C.
D.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8•武昌区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1)为了方便测量__,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时若杠杆右端稍低,可只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调节。
(2)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和F2,并测出对应的力臂l1和l2,记录了如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小红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__,即可证明小红的判断是否正确。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红、小明、小刚三位同学分别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小红、小明实验时以杠杆中点为支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完成如图所示实验后并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小红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她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至少写两点)。   
(2)小明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是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向下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是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其读数为F2 ,请帮助小明判断两种方案的合理性和F1F2正确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   
A. 第一种合理,F1<F2 B. 第一种合理,F1>F2
C. 第二种合理,F1<F2 D. 第二种合理,F1>F2
(3)小刚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并不成立,他的操作错误在于没有选择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