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若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移动。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杠杆恰好平衡。那么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_____)

(3)在图中,挂在B点的每只砝码质量均为50克。当弹簧秤在A点沿竖直向上的a方向拉时,杠杆平衡。这时弹簧秤的示数Fa=_________________牛。若弹簧秤沿斜向上的b方向拉时杠杆仍然平衡,则弹簧秤的示数Fb__________F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杠杆恰好平衡。那么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_____)

A.各减少一只钩码 | B.各向内移动一格。 |
C.各减少一半数量的钩码 | D.各向外移动一格 |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该在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如图甲所示)进行调节杠杆,其操作是 。
(2)实验中,用乙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3)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1)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该在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如图甲所示)进行调节杠杆,其操作是 。
(2)实验中,用乙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
(3)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如图,长4.0m、重20N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O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O点到拉力F作用点的距离X及F的大小,再改变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与x的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右表。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O点到金属杆重心A的距离为 米。
(2)若保持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不变且F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使金属杆在F的作用下绕O点作逆时针转动,则F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3)若用量程为64N测力计拉金属杆且始终使金属杆保持水平,则应控制x在 范围。
(4)甲、乙同学都想利用上述金属棒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分别设计如下方案。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适,其好处是 。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O点到金属杆重心A的距离为 米。
(2)若保持拉力F作用点的位置不变且F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使金属杆在F的作用下绕O点作逆时针转动,则F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3)若用量程为64N测力计拉金属杆且始终使金属杆保持水平,则应控制x在 范围。
(4)甲、乙同学都想利用上述金属棒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分别设计如下方案。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适,其好处是 。

(1)在我市初三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评教师针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记录了甲、乙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表),他们的实验步骤中均因为存在错误而失分。请你指出错误的步骤,并说明失分原因。
(示例)甲同学:错误步骤2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平衡
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
(2)人在抬头时头部存在的杠杆如图所示,已知此人抬头时的阻力为50牛,阻力臂0.1米,动力臂为0.05米,此人要抬起头,至少需要多少的力()

A.30牛 B.25牛 C.100牛 D.200牛
| 甲同学 | 乙同学 |
实 验 步 骤 |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a所示 2.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后,杠杆的状态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 | 1.调节杠杆在如图c所在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 2.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d所示 3.记录钩码重,并读取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 |
实 验 装 置 | ![]() | ![]() |
(示例)甲同学:错误步骤2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平衡
乙同学:错误步骤_______(填序号);失分原因______________
(2)人在抬头时头部存在的杠杆如图所示,已知此人抬头时的阻力为50牛,阻力臂0.1米,动力臂为0.05米,此人要抬起头,至少需要多少的力()

A.30牛 B.25牛 C.100牛 D.200牛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______调。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______调。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1)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_____(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F2(填“<”、“=”或“>”)。
(4)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_____(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F2(填“<”、“=”或“>”)。
(4)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甲中的B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A位置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乙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甲中的B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A位置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乙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左边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保持不变,右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则能描述测力计示数F与
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小徐家有个木衣架,有一次放学回家他把书包挂在木衣架
处(如图),木衣架倒了下来。小徐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分析了木衣架倒下来的原因后,测量了如下的数据:书包质量
;木衣架质量
;圆底盘直径
;
点到衣架受到重力作用线(经过圆底盘的圆心)的垂直距离为
。

证明:为使木衣架不倒下来,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请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为使木衣架不倒下来,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