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做过“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为了方便直接读出力的大小,应对甲图杠杆相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图乙装置进行探究,已知每个钩码重0.5牛,考虑到杠杆实际情况,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__2.1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实验中,如果只在杠杆右侧挂钩码,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2)如图乙所示,将杠杆的悬挂点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当B点挂有4个同样的钩码,请问此时杠杆是否平衡.________
(3)请在图丙中,为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 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________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________ .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利用厚纸板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厚纸板上每间隔相同距离有个小扎。现用细绳将纸板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小明在A点挂了1个钩码(如图乙),则需在B点挂__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平衡。   
(2)小红认为:在力臂大小不变时,改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不会影响平衡。请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小军进行如图丙实验,松手后发现杠杆不能保持水平平衡。请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a/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记录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_____。
(2)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__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_______。(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在探究实验中部分同学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平衡。为了证明他们的结论是错误的,利用图丙的装置,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度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金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A点如图甲,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应在B点沿着________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