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_____和_____,反映一个共性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 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
B.“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
C.“花气习人知昼暖”—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D.“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俗语“霜前冷,雪后寒”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霜是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而形成的,“雪后寒”的科学原理是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 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B.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
B.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
C.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
D.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这种液体(   )
A.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