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熔化与熔化现象
- 凝固与凝固现象
- 熔点和凝固点
-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 沸腾及沸腾条件
-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蒸发及其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液化及液化现象
-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 水的三态变化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说明分子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
B.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
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
A.①或② | B.①或③ | C.②或③ | D.①、②或③ |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36 |
凝固点(℃) | 0 | -2 | -4 | -6 | -8 | -11 | -15 | -18 | -17 | -1.8 | -0.4 | 0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合适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
杭州有秋季吃大闸蟹的习俗,但大闸蟹不易保存,温度升高会导致大闸蟹缺氧而死亡,为了使大闸蟹存活时间长一些,小徐将大闸蟹和几个冰袋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闸蟹能长时间存活主要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
B.能制成简易“冰箱”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 |
C.大闸蟹能长时间存活主要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
D.能制成简易“冰箱”的主要原因是冰升华吸热 |
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__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____,木块上的水结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D.冬天人呼出的“白汽”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由于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________(填“放”或“吸”)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如图甲,将装有一半水的敞口玻璃瓶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沸腾,关掉微波炉,取出玻璃瓶,发现水停止沸腾,立即用金属盖盖紧玻璃瓶,然后在金属盖上放一大块冰,会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如图乙。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水重新沸腾的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