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 酶的催化作用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以下资料是关于酶的发现史:
斯帕兰札尼实验:以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只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状颗粒大小发生变化,而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对肉块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施旺实验:1836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进行了实验: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进行了如下表实验,让食物在体外消化成为可能.

(1)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______性消化对实验的干扰。
(2)施旺所进行的表格中的实验说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_______的影响。
(3)上表中的实验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应该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摄氏度左右。
(4)有同学对施旺实验提出质疑:认为对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盐酸。为了检验他的猜想正确与否可再增设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质:________,观察肉糜的分解情况。
斯帕兰札尼实验:以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只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状颗粒大小发生变化,而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对肉块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施旺实验:1836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进行了实验: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进行了如下表实验,让食物在体外消化成为可能.
容器 | 加入物质 | 实验结果 |
1 | 胃蛋白酶+肉糜+清水 | 肉糜分解很少 |
2 | 胃蛋白酶+肉糜+盐酸 | 肉糜大部分分解 |
3 | 胃蛋白酶+肉糜+氢氧化钠 | 肉糜分解很少 |

(1)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______性消化对实验的干扰。
(2)施旺所进行的表格中的实验说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_______的影响。
(3)上表中的实验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应该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摄氏度左右。
(4)有同学对施旺实验提出质疑:认为对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盐酸。为了检验他的猜想正确与否可再增设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质:________,观察肉糜的分解情况。
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做了以下实验。下表是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且小 |
2 | 常温下加铁离子 | 氧气泡稍多但小 |
3 |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且大 |
4 |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同自然分解一样 |
A.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 |
B.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
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 |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
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及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 实验试剂及用具 | 使用目的 |
A | 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 | 小金鱼 | 尾部毛细血管特别丰富 |
B |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 | 碘液 | 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
C | 植物的光合作用 | 酒精 | 溶解叶绿素 |
D | 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 | 切碎干燥的花生仁 | 便于充分燃烧 |
A.A | B.B | C.C | D.C |
为了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2)本实验把试管放在37℃恒温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为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
1%NaCl溶液(mL) | 1 |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
蒸馏水(mL) | | | | 1 |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2)本实验把试管放在37℃恒温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为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
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H7N9 禽流感今年又来势汹汹。
(1)人感染 H7N9 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_____。
(2)为了防止 H7N9 禽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
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
(1)人感染 H7N9 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_____。
(2)为了防止 H7N9 禽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
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a.实验步骤:
①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④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⑤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b.结果分析:
①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从由线图中可判断出在________℃时酶不具备催化能力:从图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淀粉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________。
a.实验步骤:
①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④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⑤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b.结果分析:
①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从由线图中可判断出在________℃时酶不具备催化能力:从图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淀粉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________。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口腔,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________。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口腔,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________。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加入淀粉液 | 2毫升 | 2毫升 |
滴加碘液 | 2滴 | 2滴 |
加入唾液 | ?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
温度条件 | 37℃ | ?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
C.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
D.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
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汗凝固的酶.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按图示装置(夹持装置等略去)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①将2ml凝乳酶和2ml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10℃水中,水浴保温15分钟.②将2ml凝乳酶注入盛有2ml乳汁的试管中,放入10℃的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③选择其他5种不同的水浴温度,分别进行实验,所得数据见表.

请回答: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组和第六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是4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 水浴温度t(℃) | 凝乳时间(分) |
1 | 10 | 不凝固 |
2 | 20 | 7.0 |
3 | 30 | 4.0 |
4 | 40 | 1.5 |
5 | 50 | 4.0 |
6 | 60 | 不凝固 |
请回答: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组和第六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是4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