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 酶的催化作用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汗凝固的酶,如图所示的是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

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分钟。
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分别选择6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6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1)第一步中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温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增加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2)在25℃室温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30℃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________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

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分钟。
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分别选择6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6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水浴温度t/℃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分 | 不凝固 | 7.0 | 4.0 | 1.5 | 4.0 | 不凝固 |
(1)第一步中盛有酶和乳汁的两支试管放在水浴中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温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增加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2)在25℃室温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30℃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________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
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小柯同学联系所学知识,又提出了一个假设: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
②金属钠的密度为0.97克/厘米3,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
③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柯同学提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
(2)在看了小柯的设计及实验后,小温同学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1%CuSO4溶液更换成1%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柯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柯作怎样的更换?_____。
(3)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_____。
①生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蔗糖水
(查阅资料)①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
②金属钠的密度为0.97克/厘米3,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
③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 0.25%淀粉溶液(mL) | 蒸馏水(mL) | 1%NaCl溶液(mL) | 1%CuSO4溶液(mL) | 唾液溶液(mL) |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
1 | 3 | 2 | — | — | — | 变蓝色 |
2 | 3 | 1 | — | — | 1 | 不变蓝 |
3 | 3 | — | 1 | — | 1 | 不变蓝 |
4 | 3 | — | — | 1 | 1 | 变蓝色 |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柯同学提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
(2)在看了小柯的设计及实验后,小温同学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1%CuSO4溶液更换成1%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柯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柯作怎样的更换?_____。
(3)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_____。
①生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蔗糖水
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曲线图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则B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为_______。
(2)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种群,横坐标代表时间,则出现该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饭后的时间,曲线BC段的最主要成因是________

(1)坐标曲线图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则B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为_______。
(2)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种群,横坐标代表时间,则出现该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饭后的时间,曲线BC段的最主要成因是________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膈顶下降 |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
D.丁图是某条食物链上生物含有毒物质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条食物链是丁→乙→甲→丙 |
对下列四幅图的注释中,图文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都用到碘液,其中与其他三项作用不一样的是( )
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 B.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
C.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 | D.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1)上图(一)中的A、B、C是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其中能保护身体抵抗细菌等侵袭的是______(选填A、B、C)
(2)图(二)是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常见的两种情况,你认为Ⅰ和Ⅱ两种情况下,观察范围内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的是____。(选填Ⅰ和Ⅱ)
(3)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用这种洗衣粉能很好地除去衣服上的奶渍和血渍,使用这种洗衣粉时最好要用温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后的产物是_______。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设计要求 |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亳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亳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亳升唾液。 | 设置______ |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控制实验条件 |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 获取实验证据 |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
1%NaCl溶液(mL) | 1 |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
蒸馏水(mL) | | | | 1 |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
| | | | | |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
(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
(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③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出理由 。
(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
(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
(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
(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操作步骤 | 试管甲 | 试管乙 | |
1 | 加入0.1%淀粉溶液 | 4毫升 | 4毫升 |
2 | 设置对照 | 2毫升唾液 | 2毫升蒸馏水 |
3 | 温度处理 | 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 | |
4 | 滴加碘夜 | 1滴 | 1滴 |
5 | 观察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色 |
③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出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