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 实验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中(a)、(b)、(c)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A.图a是正确的 |
B.图b是正确的 |
C.图c是正确的 |
D.都错误 |
在测金属丝直径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细金属丝共绕了 20圈,它的直径是______毫米。
(2)本实验用了什么测量方法:__________
(3)小明在测量过程中,共测量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1)细金属丝共绕了 20圈,它的直径是______毫米。
(2)本实验用了什么测量方法:__________
(3)小明在测量过程中,共测量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小亮和小华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和菊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_____。
(2)他们准备B组的作用是_____。
(3)请指出实验设计中两处不合理之处:
①_____。
②_____。

①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和菊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_____。
(2)他们准备B组的作用是_____。
(3)请指出实验设计中两处不合理之处:
①_____。
②_____。
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
选项 | 错误操作 | 测量结果 |
A | 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 | 变大 |
B |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砝码与物体位置对调 | 变小 |
C |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 变大 |
D |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 变小 |
A.A | B.B | C.C | D.D |
如左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右下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撤出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撤出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小黄发现某薯片包装内的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固体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红色。经过初步分析成分,他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应该含有CaCO3和Fe。小黄想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1)若要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仪器的连接顺序是①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证实样品成分中含有Fe;
(3)装置A 中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小黄的结论分析思路,灰白色粉末样品中应该还可以有别的成分,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1)若要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仪器的连接顺序是①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证实样品成分中含有Fe;
(3)装置A 中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小黄的结论分析思路,灰白色粉末样品中应该还可以有别的成分,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体感到适宜的气温约为37℃ | B.七年级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
C.七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