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据此可知唐代
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 | 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 |
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 | 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 |
如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候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
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
C.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
D.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
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 |
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 |
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初年周武王在今北京地区一带“分封建国”的类别,并请简要评价分封制。
(2)材料二中说颐和园享有“似江南”的美誉,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少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离宫建筑群”的历史地位。
(3)众多历史事件离不开特定空间的承载。仔细观察材料三《现代北京市区图》,判断并写出圆明园、东交民巷、卢沟桥在图中的对应序号。请从中选择一个地点,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相关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一 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建城已有3040年历史,当时叫做“薊”。《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薊。”《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抚夷狄屏中土”。东周时,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将国都迁到蓟城,从此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这也是后来燕京名称的由来。
——整理自侯仁之《北京城的起源与突迁》
材料二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来自白山黑水的满族统治者,一改历代开国帝王大肆拆毁旧朝宫室的传统,坦然进驻三重城池。只在200余年间,为满足统治者的享受,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这就是通常所称的“三山五园”,现保存最好的是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美誉的颐和园。
——摘编自侯仁之《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初年周武王在今北京地区一带“分封建国”的类别,并请简要评价分封制。
(2)材料二中说颐和园享有“似江南”的美誉,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少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离宫建筑群”的历史地位。
(3)众多历史事件离不开特定空间的承载。仔细观察材料三《现代北京市区图》,判断并写出圆明园、东交民巷、卢沟桥在图中的对应序号。请从中选择一个地点,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相关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下图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部分秦俑的头部造型图。这些图有助于我们了解秦代的

①生活习俗
②制陶工艺
③军事实力
④尊卑等级

①生活习俗
②制陶工艺
③军事实力
④尊卑等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 |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
C.区分血缘的远近 |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
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 |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