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任期 | 2.95 | 4.73 | 2.47 | 2.71 | 2.76 | 2.20 | 1.58 | 1.46 |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
D.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樊树志指出,一个社会不承认差异,就没有动力,但是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就无法和谐稳定,据此判断下列制度能够既体现差异又体现和谐的是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礼乐制度 | D.中央集权制 |
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
A.强化文化认同 |
B.规范社会秩序 |
C.巩固宗法体系 |
D.加强道德教化 |
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制度
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
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 |
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 |
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
| 管理体系 | 边疆防御 | 民族政策 |
清朝 |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不强求划一 | 西北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乌鲁木齐设都统、副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等地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副都统等员 | 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 |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了十年自强运动之后,恭亲王和文祥首先对海防力量不足的状况感到惊慌。他们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还是这样随波逐流,而不急起直追,则更难对付将来的麻烦。”另有许多官员虽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摘编自《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两种划界方式的差异,并对两种不同的划界方式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 | B.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
C.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 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
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海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A.增强了政府领土主权意识 |
B.加强了对台湾诸岛的管辖 |
C.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
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 |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 |
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 |
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