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随机抽样
- + 用样本估计总体
- 条形统计图
- 折线统计图
- 扇形统计图
- 频率分布表
- 频率分布直方图
- 频率分布折线图
- 茎叶图
- 众数
- 中位数
- 平均数
- 极差、方差、标准差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某中学为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3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并统计这20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得到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推测这3000名学生在该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数是 .


(1)求男生成绩的中位数及女生成绩的平均值;
(2)如果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部门”人选和“乙部门”人选中共选取5人,再从这5人中选2人,那么至少有一人是“甲部门”人选的概率是多少?

下表是抽测某校初二女生身高情况所得的部分资料(身高单位:cm,测量时精确到1cm),已知身高在151cm以下(含151cm)的被测女生共3人,则所有被测女生总数为 . 

某工厂
,
两条生产线生产同款产品,若产品按照一、二、三等级分类,则每件可分别获利10元、8元、6元,现从
,
生产线的产品中各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如下图:

(1)根据已知数据,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一等级产品与生产线有关?
(2)分别计算两条生产线抽样产品获利的方差,以此作为判断依据,说明哪条生产线的获利更稳定?
(3)估计该厂产量为2000件产品时的利润以及一等级产品的利润.
附:






(1)根据已知数据,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一等级产品与生产线有关?
(2)分别计算两条生产线抽样产品获利的方差,以此作为判断依据,说明哪条生产线的获利更稳定?
(3)估计该厂产量为2000件产品时的利润以及一等级产品的利润.
附:


图1是某县参加2007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图表示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1、A2、…A10(如A2表示身高(单位:cm)在[150,155
内的人数].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cm(含160cm,不含18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A.i<6 | B.i<7 | C.i<8 | D.i<9 |
下图是2015年某市举办青少年运动会上,7位裁判为某武术队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左边数字表示十位数字,右边数字表示个位数字.

这些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去掉一个最低分和最高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这些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去掉一个最低分和最高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 ![]() | B.![]() ![]() | C.![]() ![]() | D.![]() ![]() |
对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
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
(1)画出茎叶图;
(2)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最大速度(m/s)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并判断选谁参加比赛更合适.
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
甲 | 27 | 38![]() | 30 | 37 | 35 | 31 |
乙 | 33 | 29 | 38 | 34 | 28 | 36 |
(1)画出茎叶图;
(2)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最大速度(m/s)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并判断选谁参加比赛更合适.
某校从参加高二级期中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
,
,…,
.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题:
(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以上为及格);若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为代表,据此估计本次考试的平均分;
(3)从成绩是
分的学生中选两人,求他们在同一分数段的概率.



(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以上为及格);若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为代表,据此估计本次考试的平均分;
(3)从成绩是

某校教务处要对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进行调研,考察试卷中某道填空题的得分情况.已知该题有两空,第一空答对得
分,答错或不答得
分;第二空答对得
分,答错或不答得
分.第一空答对与否与第二空答对与否是相互独立的.从该校
份试卷中随机抽取
份试卷,其中该题的得分组成容量为
的样本,统计结果如下表:
(1)求样本试卷中该题的平均分,并据此估计该校高三学生该题的平均分;
(2)该校的一名高三学生因故未参加考试,如果这名学生参加考试,以样本中各种得分情况的频率(精确到0.1)作为该同学相应的各种得分情况的概率,试求该同学这道题得分
的数学期望.







第一空得分情况 | | 第二空得分情况 | ||||
得分 | 0 | 3 | | 得分 | 0 | 2 |
人数 | 198 | 802 | | 人数 | 698 | 302 |
(1)求样本试卷中该题的平均分,并据此估计该校高三学生该题的平均分;
(2)该校的一名高三学生因故未参加考试,如果这名学生参加考试,以样本中各种得分情况的频率(精确到0.1)作为该同学相应的各种得分情况的概率,试求该同学这道题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