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南宋〕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号履斋,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与词人过从甚密。②“战舰东风”句: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天不助人,让金兀术掘新河逃走一事。悭(qiān):吝惜的意思。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乔木”,大树。这里既写词人入园所见,又暗用东汉冯异“大树将军”的典故,表达词人对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景仰之情。
B.“旋小筑、吴宫闲地”紧承上句,写韩世忠被剥夺兵权之后,过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隐闲居生活,也点明了这次寻访的缘由。
C.下阕写“问梅”“唱曲”“催发”,不仅点题,而且语意双关,词人用催花开放,来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愤图强的殷切期望。
D.词人与吴潜同游,由于二人身份地位的差距,游园看梅的感受自然不一样,吴潜在前呼后拥中,寻幽探胜。
E. 这首词用到“清泪”、“沧浪水”等意象,情感凄婉哀愁,表现出鲜明的婉约词风格。
【小题2】词的上阕中,“战舰东风”用到了三国时期的哪一个典故?简要分析词人写“东风”的意图。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1)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2)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3)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释:(1)隐几:靠着桌案。(2)嚼花:指赏花。(3)绀云:头发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小题2】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牡丹花》)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小题3】《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杏花天·清明

(南宋)史达祖

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坞、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由近及远,词人以画桥为参照点,眼前足柔波碧绿,蒲芽尚短;远处则花儿盛开、柔柳披拂。
B.上片后两句词人由对眼前之景的描写过渡到主观感受陈述: 想是因为今年清明节气较晚便,使觉花事嫌“懒”。
C.下片前两句写春风尚带寒意,马上的词人“春衫”单薄,感觉有些冷;但行经花坞时,被风中的花香熏醉。
D.下片后两句写远道“归来”的词人驻马河岸,望着夕阳西下的河对岸,烟柳画桥中,只听得笙歌一片。
E.本词描绘的足清明时节色彩明丽之景,但在这样的情境中,骑马“归来”的词人内心却充满落第的惆怅。
【小题2】请具体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②。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厄于甸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竞嚼齿吞牙,不屈加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代指皇宫。
【小题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诗人以史明志,用张巡的典故写自己虽然被俘但仍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
C.“久”写出诗人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
D.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的悲愤,照应了题目。
E. 本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延的耿耿忠心,自己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
【小题2】本诗颈联悄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蓦山溪
汪莘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
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
③湘灵:湘水之神。
【小题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金风玉露”秋天的景象,指两个相爱的人能长久相逢,也常用来比喻人世间重要的事物。
B.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在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赏景。
C.“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D.“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E. 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官赋:官家的赋税。经年:一整年。柴荆:柴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 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注: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小题1】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
【小题2】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
【小题3】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鹧 鸪 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C.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小题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似和不似都奇绝”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一句的妙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