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草绿鸟鸣,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病起书怀(注)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诗人病后瘦削,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其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相近。
C.由“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对前途仍充满希望。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四)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月一日,(① )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1)又有一石,不(② )山,杰(③ (④ (⑤ (⑥ ),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⑦ )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⑧    (⑨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⑩    )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⑪ (⑫    )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⑬  )造化之尤物(⑭ )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2)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⑮    (⑯    )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⑰ )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⑱ )不(⑲ )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⑳ ),(㉑ )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㉒ )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㉓ )水禽,掠江东南(㉔ )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2)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① )太白“开帆入天镜”(② )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③    )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④ )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1)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⑤ ),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2)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⑥ ),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2)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小题3】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项羽

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却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使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乌江自刎的结局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小题3】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碌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继续“痴”的庆幸。
【小题2】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 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的藏身之所。
D.此诗以议论起笔,以抒情结尾,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E. 这首诗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题2】(小题2)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小题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小题3】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