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①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②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暮春。时辛弃疾四十岁,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继续做转运副使。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因作此词。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她曾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③玉环飞燕:古代著名的美女杨玉环、赵飞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以“春去”为主线,写惜春、留春、怨春,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
B.上片借春意阑珊来写自己的闲愁,与一般词人常常表现的个人哀怨没什么两样。 |
C.这首词通过“惜”“怨”“秋”三字,把眼前景与过往事贯穿起来,情感蕴藉。 |
D.“休去倚危栏”与“把栏杆拍遍”一样,都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苦闷的心情。 |
【小题2】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代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小题1】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一竿”“一蓑”是渔夫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 |
B.“钓台”点明渔父的住地,下文“时人错把比严光“与之呼应,表现了对严光的完全否定。 |
C.“红尘深处”指人们争名逐利的中心,渔父不肯去红尘深处,表现了其厌恶名利的情操。 |
D.本词借渔父抒写词人的隐居生活和心情,相比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情调还是有些差异。 |
E.本词语言生动形象、细腻传神,重复用字映带生情,如上片的两个”一”,下片的三个“潮”。 |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①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②、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兵百万,曾入宗爷驾驭③。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④。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⑤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⑥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宝庆元年(1225)四月、陈子华奉命前往真州就任知州。当时真州靠近抗金前线。②章:商议。③太行兵百万、曾人宗谷驾驭:南宋爱国将领宗泽通过收编太行山农民义军充实了抗金队伍。④投戈、下拜真吾父:义军领袖张用在江西起事,岳飞以书信晓渝,张用见书信后说“真吾父也”,随即投降。⑤祖生:祖逖,东晋人,曾收复黄河以南土地。⑥新亭挥泪:西晋灭亡后,西晋士大夫们曾因思念故国而对泣新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人开篇便提出怎样抗击金人、收复失地这一问题,邀陈子华一起商讨,词人如此安排,使词作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
B.词人将宗泽团结太行山农民义军积极抗金与如今的当权者对金人畏如蛇虎进行对比,强调了词人的抗金策略与抗金决心。 |
C.“君去……真吾父”几句化用典故,写京东豪杰将像当年张用投降岳飞那样归顺陈子华,表现了沦陷区义军的抗金热情。 |
D.“应笑……新妇”几句写权贵们胆怯得像躲在车中不敢见人的新娘子,不敢上前线,流露出词人对他们的鄙夷之情。 |
【小题2】下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 弃 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
【小题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从第一次罢黜,到这次再遭弹劾,其间恰好十年。②井臼: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祥和宁静、温馨质朴的农村生活图景。 |
B.首联中,落日余晖,乡野院落,水井、柴门、石臼相互掩映,宁静而美丽。 |
C.颔联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 |
D.颔联写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作者陆游也真正看透。 |
E.尾联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反衬,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首两句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伤的基调。 |
B.“可堪平砌更堆墙”一句与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意近,都写出了落梅之多。 |
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当作“迁客”和“骚人”来写,颇具新意。 |
D.“偶粘衣袖久犹香”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梅花的香气经久不灭,令人感慨。 |
E.“乱点莓苔”写出了曾经高洁的梅花如今却与莓苔为伍,表现出诗人的讥讽之意。 |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14《綦叔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与卖药翁相值 值:碰上 |
B.药架甚华楚 华:华美整洁 |
C.行人望尘敛避 敛避:退避 |
D.恶少观者如堵 堵:堵塞 |
A.盖新洁饰而出者 小学而大遗 |
B.捽其裾 人亦念其家 |
C.从者唱呼以百数 臣具表以闻 |
D.不为动色 则芥为之舟 |
A.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 |
B.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语言技巧。 |
C.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 |
D.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辨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
⑴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
⑵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
满江红
陆 游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注】①征鸿:远飞的大雁。②社燕:燕春社日来,秋社日去,故谓社燕。社日是古代祭祀灶神的日子。③金鸭:金属之鸭形香炉。④锦茵:锦制的垫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主人公登上高楼望远,面对满眼的秋色,情不自禁感慨自己孤单的处境。 |
B.“几番轻别”,写出了别离之多,更增添了长期在外的游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
C.“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二句,表达的是主人公对鬓边生出白发的忧愁。 |
D.主人公回忆往事虽然历历在目,但都是过眼云烟,眼下却是在梦中都难相见。 |
【小题2】词的下阕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叙事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获稻
李觏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小题1】读这首《获稻》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_________(作者)的《观刈麦》。
【小题2】分析颈联在描写上的特色及效果。
【小题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①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③,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④,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⑤,金瓯缺。
[注]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的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此处指帝王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起首三句,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离宫、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
B.“听行宫”三句用典抒怀,表达了王夫人愿为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玉碎的衷情。 |
C.上片紧扣“最苦”二字反复陈述南宋覆灭的悲痛心情,笔调沉重,抒写集中。 |
D.“昭阳”“铜雀”代指宫殿。落日夕映昭阳殿,秋月临照铜雀台,故国之思弥深。 |
E.词尾“算妾身”与前文“想男儿”相呼应,寄托了王夫人渴望团圆的美好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