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14 12:1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注)①苍壁:辛氏《千年调》序云:“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石头做的假山状的影壁。②泰华:泰山和华山;③高山:指苍壁。④倩,请。⑤从人贤子贡:从人,弟子,学生;子贡,孔子的弟子,孔子有的弟子无法了解孔子,反而觉得子贡贤于孔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采用夸张手法,写出“我”家的苍壁虽小,却有着上摩青天的志向。
B.第三句表面上是说只有主人才真正了解苍壁,实际是说只有皇帝才了解自己。
C.下阕第一句是说,上天造就苍壁谁能料想,暗喻自己虽有才,但生不逢时。
D.下阕第二句借扬雄自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E. 末尾三句借孔子和子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艰难,但绝不会放弃追求。
【小题2】后人读此词时认为:“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一句暗示了词人的志向。请问词人想要借此表达怎样的志向,又是如何表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

南宋 范成大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②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
B.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
C.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勒,借景抒情。
D.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
【小题2】两首诗均塑造了诗人“闲”的形象,其中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比较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