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 看春生 ”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多事”“ 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多用华丽辞藻,语言新奇,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小题2】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①
宋代 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②,唱名殿陛③,玉川公子④,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⑤,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刘过南宋文学家。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又屡试不第;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②汝阳璡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璡封汝阳郡王,借指新第宗室。③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④玉川公子: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⑤三千珠履:指门下多宾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B.“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诗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诗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E. 创作这首词时作者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小题2】这首词全篇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丰富,语言风格多变,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只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斤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换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领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E. 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小题2】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曾北上大都,因各种原因,第二年即南归。
【小题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一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
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
C.“草草”说明看春未能仔细观察与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
D.整首词由景写到人,由人写到物,由物写到情,层层深入。
【小题3】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丰富的情感,试作鉴赏。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点题,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借景抒情,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小题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裳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②。

(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②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
B.颔联描写了一幅初春时节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主于静,下句主于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前六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描写,尤其中间四句写“春晴”向来为人称道,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构成一幅欢乐的春光图。
E.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景色,忆景生情,顿生感慨。
【小题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析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小题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D.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E.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小题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今四川简阳市人。这首词大概是在他回芜湖闲赋时所作。姚主管是他的友人。横州,今广西东南横州县。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仙槎”就是船,“泛”写出了友人赴任路上的悠然之情,“地角天涯路”则点出路途遥远,天南地 北,二人相隔之远。
B.“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深夜语”写在朋友要离开之时,与朋友深夜饮酒话别,因时间紧急,只能草草准备点酒菜。
D.“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对朋友的殷切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朝天衣袂翩翩举”一句运用了想象手法,“朝天”朝拜天子,“衣袂翩翩举”,衣袂飘飘的样子,想象友人回朝向皇帝复命时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状态。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
B.第二句紧承首句“争言”,写不似去年愁眉不展,意为去年年成不好。
C.“不似去年颦”,“不似”暗示出人们心中仍有些许隐忧,心有余悸。
D.第三句写父老非常好客,盛情款待,作者因为父老家甑中有尘而谢却。
E.下片情韵悠长,绘景细腻有致;“有时”说明这种年景总是按时到来。
【小题2】词的下片对“啼鸟”“小桃”“梨花”等的描写,广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小题1】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守长江天险。
C.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阕浑然一体。
D.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
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小题2】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