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常见的。
【小题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
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
【小题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歌子(荆溪寄南徐故人)》
赵长卿【1】
春思浓如酒,离心乱似绵。一川芳草绿生烟。客里因循重过、艳阳天。
屈指归期近,愁眉泪洒然。无端还被此情牵。为问桃源还有、再逢缘。
注释:【1】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 宋宗室,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于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E. 全词结尾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意在表明虽然自己远离尘世,过着隐居生活,却仍然担心无法和老朋友再相见。
【小题2】词人通过本词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词加以说明。
《南歌子(荆溪寄南徐故人)》
赵长卿【1】
春思浓如酒,离心乱似绵。一川芳草绿生烟。客里因循重过、艳阳天。
屈指归期近,愁眉泪洒然。无端还被此情牵。为问桃源还有、再逢缘。
注释:【1】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 宋宗室,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于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春天来临,诗人斟酒自娱,但因故人又不在身边,所以即便面对无限春光,却仍然离心顿起。 |
B.“一川”一句写出了在农家袅袅炊烟的笼罩下,平野上无边无际的芳草沁出的翠绿生机,让人流连忘返。 |
C.词的上阕写出了春日的美好,也写出了独居异乡的愁苦,大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表达效果。 |
D.虽然无端地愁眉难展,泪流满面,但一想到归期已屈指可数,内心依然还有难以抑制的喜悦。 |
【小题2】词人通过本词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词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已四年了。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本诗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抒情平淡自然,真挚感人。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达亡国破家的悲怆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本诗写于1278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已四年了。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惨淡衰败的离宫景象,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
B.颔联的诗句“城郭人民半已非”揭露出战乱给天下苍生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丰富了诗歌的主题内容。 |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 |
D.尾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达亡国破家的悲怆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一(夏日田园杂兴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夏日田园杂兴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四(夏日田园杂兴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五(秋日田园杂兴十二)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小题1】下列对所选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选诗五中的“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生态文明”,下列诗句也体现了这一点的一项是
【小题3】请从下面①、②两题中选定一道题作答。
①简要赏析选诗一中“惟有蜻蜓蛱蝶飞”及选诗二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各自诗作中的作用。
②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选诗二、三、四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一(夏日田园杂兴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夏日田园杂兴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四(夏日田园杂兴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五(秋日田园杂兴十二)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小题1】下列对所选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兴”意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组诗所选五首都是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 |
B.选诗一意境宁静明丽,“日长篱落”描写了中午篱笆影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的景象。 |
C.选诗四以农村儿童的口吻来写,第二句写儿童招呼客人留宿并递上香甜清凉的井水。 |
D.这五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在一、二、四句上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
B.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
C.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
D.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
①简要赏析选诗一中“惟有蜻蜓蛱蝶飞”及选诗二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各自诗作中的作用。
②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选诗二、三、四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①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小题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①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小题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喜朝天
曹冠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署。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①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注】①纹楸:指围棋棋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小题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喜朝天
曹冠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署。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①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注】①纹楸:指围棋棋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闽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作铺垫。 |
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
C.薰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
D.人“休唱”,“且听”莺啼,对比强烈,表现莺啼的婉转动听。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
【小题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迎春乐·立春①
宇文虚中(金)
宝幡彩胜②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注:①宇文虚中(1079-1146年),金朝诗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宋时出使全国被扣后出仕金国,官至特进、礼部尚书,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②彩胜: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花朵等头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作者将关于春日之景过去的印象与现在的感受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哀愁
【小题2】词人“憔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金词简要分析。
迎春乐·立春①
宇文虚中(金)
宝幡彩胜②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注:①宇文虚中(1079-1146年),金朝诗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宋时出使全国被扣后出仕金国,官至特进、礼部尚书,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②彩胜: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花朵等头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双燕钗头舞”与欧阳修的“共喜钗头燕已来”一句异曲同工,描写人们头戴彩胜喜迎春之到来。 |
B.“人间要识春来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词人看来,春之景美否,与自己身处在何处有关。 |
C.词人选取“天际雁”“江边树”等典型物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很好地展现了美丽的初春之景。 |
D.“故国莺花又谁主?”紧承上片,词人由眼前之景想到故国的莺花是否有人养护,忧虑之情难掩。 |
【小题2】词人“憔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金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原题为“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原题为“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
B.颔联分别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和《春日江村五首》中的“春流岸岸深”;“不愁”“且喜”,开合相应;“床床”“岸岸”,叠字巧对,读来自由无穷的兴味。 |
C.颈联承“且喜”句,一“应”一“最”立足于眼前所见实境,写出了大雨对接触旱象的作用,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
D.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查子•咏芹①
【宋】高观国
野泉春吐芽,泥湿随飞燕。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
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注】①芹,即芹菜。
请赏析“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两句之妙。
生查子•咏芹①
【宋】高观国
野泉春吐芽,泥湿随飞燕。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
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注】①芹,即芹菜。
请赏析“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两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上片借“春雨” “春江”“弱柳”营造出伤感的离别气氛,将惜春之情与惜别之情相融为一。
【小题2】同样写离情,本词结尾两句“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手法技巧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篇开篇直言“离恨”,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 |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留恋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
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响,描写出朋友心中的惆怅,一个“绝”字写成了朋友心事沉重 |
【小题2】同样写离情,本词结尾两句“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手法技巧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