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查子•咏芹
【宋】高观国
野泉春吐芽,泥湿随飞燕。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
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注】①芹,即芹菜。
请赏析“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两句之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7 12: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声声慢.秋声
蒋捷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②门、不锁更
③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
④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指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通篇咏秋声,词人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发端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疏疏二十五点”,漫漫秋夜,词人于枕上细数秋声滴答,辗转难眠。“二十五点”是词人对豆花开放时节秋雨中淅淅沥沥的描绘。
D.下阕“彩角声吹月堕”“闪烁邻灯”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已至深夜。“彩角声”“笳声”“砧声”此起彼伏,反衬了秋夜的冷寂。
E. “碎哝哝、多少蛩声”,词人把秋蛩的叫声称为“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蛩声的聒噪与词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
【小题2】本词笔锋非凡,意味独特,采集了秋夜中听到的数种秋声入笔,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一(夏日田园杂兴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夏日田园杂兴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四(夏日田园杂兴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五(秋日田园杂兴十二)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小题1】下列对所选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兴”意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组诗所选五首都是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
B.选诗一意境宁静明丽,“日长篱落”描写了中午篱笆影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的景象。
C.选诗四以农村儿童的口吻来写,第二句写儿童招呼客人留宿并递上香甜清凉的井水。
D.这五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在一、二、四句上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小题2】选诗五中的“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生态文明”,下列诗句也体现了这一点的一项是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B.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C.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D.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小题3】请从下面①、②两题中选定一道题作答。
①简要赏析选诗一中“惟有蜻蜓蛱蝶飞”及选诗二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各自诗作中的作用。
②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选诗二、三、四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