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 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注:①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②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③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④赵张:赵鼎和张俊,都曾任相。
【小题1】其一中诗人 “意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其二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鬓已星星”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2)“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________的心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E. 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山与人合二为一,间接抒情,传达诗人情感。
【小题2】请分析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以及“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庠
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
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注】①苏庠:南宋初词人,少年时便能写诗作词,但不求取科举,隐逸以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吹蒲叶,冷落的庭户,迷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描绘了一幅清明远的初秋傍晚图。
B.词的上片渲染了萧瑟凄清的秋意,主要是为下文抒情营造氛围。
C.火红的蓼花,白鸥镶嵌其中,鲜丽明亮,折射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这首词从诗句看是写隐居时的闲适,但作者却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愁。
(2)结合全词,简要说说下片“一樽同破愁城”一句中的“愁”的含义。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请结合上阕概括词人“怨”的原因。
(2)简析结句“燕双双”的表达特色。
(3)清代陈廷焯认为,这首词“似老杜悲歌之作”。请结合“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佳客 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但词人却迷于梦中,难以自拔。
B.词人看到楼前柳色浓绿,推测出湖边春色一定很好,所以就想去湖边游览。为下片写游湖作铺垫。
C.下片先写词人借酒消愁,虽有春燕飞来,但心中孤独仍无法扫除。这里以乐景村哀情,正面衬托。
D.末两句,词人欣赏杏花时。心情稍好,谁知东风又带来乌云,天空变得阴起来,心情又趋低落。
E. 《思佳客》,意象鲜明,用典精当,用词精巧: 情感深厚,跌宕起伏,婉转有味,是一篇怀人佳
【小题2】请你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片。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列小题。

襄城道中

[金]路铎①

禾黍低风汝水②长,迟迟驿骑困秋阳。

病躯官事交相碍,梦雨行云肯借凉?

尽说秋虫不伤稼,却愁苛政苦于蝗。

诗成应被西山②笑,已炙眉头尚否臧。

(注)①路铎,金朝诗人,此诗为诗人做监察御史期间出访民情后所作。②汝水:今河南北汝河,流经襄城。③西山:首阳山,此处代指隐居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一类隐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写了庄稼由于久旱而长势不佳,而自己也因信使迟缓而被困于襄城道中。
B.“梦雨行云肯借凉”一句写出了百姓在久旱之后对雨水的殷切期盼。
C.颈联中化用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的典故,指出苛政之害甚于蝗虫之害。
D.诗人自知诗文粗浅会遭隐士取笑,但仍希望通过自己的论说减轻百姓的负担。
E.本诗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反映民生疾苦。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B.“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C.“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E. 词的下片写作者看到春波迎棹、小梅亚门、灯火盼归的景象,语淡而情浓,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急切之情。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到诗歌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
(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B.“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之景。
C.“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D.“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E.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小题2】词作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乡间栩栩如生的春色图,但为何词人笔锋一转变为“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