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姑苏有赠
俞德邻①
画接珠翠列婷婷,辽鹤②重来失故城。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半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桨蒓③波急去程。却倚阊门④重③回首,茄声鸣咽暮云横。
[注释]①俞德邻(1232-1293 ):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②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成鹤回到故乡。③蒓:蒓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药。可以作羹,其味鲜美。这种蒓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④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⑤重:读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本诗是作者赠歌伎之作,写得凄枪悲慨,又大量用典,明白如话。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姑苏有赠
俞德邻①
画接珠翠列婷婷,辽鹤②重来失故城。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半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桨蒓③波急去程。却倚阊门④重③回首,茄声鸣咽暮云横。
[注释]①俞德邻(1232-1293 ):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②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成鹤回到故乡。③蒓:蒓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药。可以作羹,其味鲜美。这种蒓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④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⑤重:读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写在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娇娘,接着用丁令威这则神话,抒发感慨。 |
B.“商女不知宁有恨”,承起句而来,化用李商隐《泊秦淮》的诗意。 |
C.颈联“一帘花雨谈幽梦”,紧承上句,点明了来游的时间和事件。 |
D.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通过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传达出作者的哀伤悲切。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B.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C.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A.除,一般指免去原来的官职任命新的官职,也泛指授予官职。与《陈情表》(李密)“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除”意义相同。 |
B.路,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约相当于后世的“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意义相同。 |
C.缙绅,指高官显爵,缙,同“搢”,插。绅,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官员上朝经常把记事用的笏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高官为“缙绅”。 |
D.改元,改换年号,指新的皇帝即位。古代新的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变原来用以纪年的年号,所改换的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
A.本文开篇点明时间后交代作者自己的官职、地位,意在说明在宋朝的高官身份,于是被推举作为“当国者”出使元营。 |
B.本文交代自己在国难当头之时辞去高官显位,挺身赴险,出使元营,记叙在元军营中据理抗争,不辱使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
C.本文记叙自己被元军扣留后隐忍行事而后又被驱逐回来,回来后向宋军统帅献计献策希望复兴国家,表现出坚定的报国志向。 |
D.这篇为诗集《指南录》所写的序言,记叙自己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的遭遇,句式长短相间,内容丰富,记叙描写,感人肺腑。 |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①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注】①横江:长江。
【小题1】【小题2】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照应“宿水口”,丹枫之中,酒旗招展,色彩绚丽,诗意盎然。
【小题3】【小题4】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①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注】①横江:长江。
【小题1】【小题2】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菩萨蛮”,原是唐朝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全词为双调四十四字,属中调,以五七言组成。 |
B.上阕写景,构图上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远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 |
C.“断虹远饮横江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长江之上的壮丽情景。 |
D.“万山紫翠斜阳里”一句描写了夕阳西下,霞光万丈,给万山层林染上浓浓紫意的初春景象。 |
【小题3】【小题4】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①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亦称“玉酒船”,酒器名。
【小题1】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①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亦称“玉酒船”,酒器名。
【小题1】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运用____和____手法,平易白然,形象鲜明,描写暮春农村景色,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____心境,表达了____ 感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运用____和____手法,平易白然,形象鲜明,描写暮春农村景色,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____心境,表达了____ 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词人被大雪所阻,滞留荆溪。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小题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词人被大雪所阻,滞留荆溪。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之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
B.“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所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
C.“有梅花,似我愁”一句,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的无限凄凉。 |
D.“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
【小题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胸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
C.“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
D.“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本词在作者早期词作中久负盛名,艺术上也臻于成熟,豪而不放,悲中见壮,力主沉郁顿挫。
【小题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小句写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之景,起韵写水势,突出清秋清丽之美,很有层次。 |
B.“遥岑远目”三句写举目远眺之景,却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
C.“落日……断鸿”句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形象。 |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勾画了“游子”形象,含蕴丰富,引人联想。 |
【小题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落叶
(宋)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②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②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③螀jiāng:蝉。
【小题1】“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小题2】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析。
水龙吟·落叶
(宋)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②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①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②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 ③螀jiāng:蝉。
【小题1】“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小题2】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