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请结合上阕概括词人“怨”的原因。
(2)简析结句“燕双双”的表达特色。
(3)清代陈廷焯认为,这首词“似老杜悲歌之作”。请结合“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30 10:1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晩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②书咄咄:晋殷浩被废黜后,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③唐司空图隐居山中,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汉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簟”句写气候变化。虽未入秋,但秋意来袭。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露。
B.“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片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C.“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景,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
D.“醉”字由荷花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造意遣词,俱尽其妙。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今属上饶)期间。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②指汉代将军李陵。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上阕连用“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
D.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 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