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列小题。

襄城道中

[金]路铎①

禾黍低风汝水②长,迟迟驿骑困秋阳。

病躯官事交相碍,梦雨行云肯借凉?

尽说秋虫不伤稼,却愁苛政苦于蝗。

诗成应被西山②笑,已炙眉头尚否臧。

(注)①路铎,金朝诗人,此诗为诗人做监察御史期间出访民情后所作。②汝水:今河南北汝河,流经襄城。③西山:首阳山,此处代指隐居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一类隐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写了庄稼由于久旱而长势不佳,而自己也因信使迟缓而被困于襄城道中。
B.“梦雨行云肯借凉”一句写出了百姓在久旱之后对雨水的殷切期盼。
C.颈联中化用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的典故,指出苛政之害甚于蝗虫之害。
D.诗人自知诗文粗浅会遭隐士取笑,但仍希望通过自己的论说减轻百姓的负担。
E.本诗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反映民生疾苦。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7 08:0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年号,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千五百级,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

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
B.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
C.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
D.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斩孟等/三千八百级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官职名。汉朝实行中央以下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制,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顺帝是汉顺帝刘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在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评判性称号。
C.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朝已出现,各朝所指有不同,汉初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旅在文中指军队编制单位,一般以五百人或者两千人为一旅,还可引申出众多、驻扎、军令、军队等义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抚为官清明,治下民风淳朴。他任职于各地,爱护百姓,深受爱戴,所管理的郡县路不拾遗,政绩卓著。
B.滕抚文武兼修,受到赏识提拔。他从一般郡县官吏逐步升迁,直到管理六县,又受人推荐,担起平叛重任。
C.滕抚领军有方,征战功勋赫赫。他与赵序、李固协助冯绲,斩杀马勉、徐凤、张婴、华孟等人,所向披靡。
D.滕抚为人正直,不屑结交权贵。他把朝廷赏赐的财物分给下属,不巴结有权有势的人,最终被削职为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
(2)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

王炎午注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注:王炎午,与文天祥同乡。临安陷落后,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作“生祭文”,激励其死节。此词作于宋亡后。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杏红”两句中的“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
B.“奈”字领起的七句,写人们从早春到暮春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一句一景,目不暇接,尽显升平欢乐景象。
C.“谩”,作“徒”、“空”解。这句表面上说自己“赢得”,实际上挽救南宋危亡的所有努力都落空了。
D.“东风”即春风,“岁岁东风岁岁花”写时光易逝,表达了作者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的情感。
【小题2】下列诗文与“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两句,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王勃《滕王阁序》)
C.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小题3】本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南宋-陈亮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者。《春秋》许九世复雠,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听其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廵建邺,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运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恃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官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官不敢安而陈下亦知其难矣
B.东官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官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C.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官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D.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官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民:即百姓,原是对古代战争中俘获的九黎民族的俘虏的称谓。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庶、黎元、布衣、黔首等。
B.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成为我国的专称。
C.陛下: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陛”本指台阶。古时大臣奏事,不敢直接惊动皇帝,而是请在台阶下的近臣转呈以示对皇帝的尊敬。
D.东官:指太子。古时除正房外,东为大。皇宫也是如此,皇上居正股,太子地位仅次于皇上,应居东官,所以把东宫作为太子的代称。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
B.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应当让子孙后代愤怒的。
C.作者建议委命太子为抚军大将军,让他统领各个部门,监管各军部将,并为他配置长史、司马。
D.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2)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