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尘土。②玉骢:白色的骏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喜悦的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犹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漢声。

散村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两人并耕。
【小题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此联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D.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当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障泥:用锦或布制作的马鞯。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而“莫唱阳关”,以“莫唱”一词渲染出与友人分别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
B.“风流”二字在此恰当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风流成性,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
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二句转到写景,表现了词人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的情景。
D.“孤帆远”句中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旅程茫茫,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
【小题2】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
苏 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南楼赏月。杜甫诗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榖。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赤壁赋》这篇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之初自己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作者是怎样显示自己两种思想的斗争的?请简要说明斗争的过程。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本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③玉骢:青白色的马。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喜悦的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指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如晶莹剔透的美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和豁达,而“杜宇声春晓”写出了春天早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焉 与:参与
D.不能也 易:交换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苏轼)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尊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郁苍苍/知不可骤得
【小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倩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
A.方破荆州  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C.耳得而为声 皆在衽席
D.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选文第一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借客之口来回答箫声呜呜然的原因,从而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C.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慰客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D.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