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当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障泥:用锦或布制作的马鞯。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7 09:4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此词尾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攅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 词人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浣溪沙•忆旧①
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
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 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抒情,写出昔日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覆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如同梦境一般,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E. 全词没有直接写陈海州的政绩,但通过两个典故展现了出来,同时蕴含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希望能够像陈海州一样有所作为。
【小题2】有人评价此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新城:杭州属县之一,在杭州西南。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②钲:古代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③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首联写春风吹走积雨天放晴,有领起下文描写晴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诗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庆幸将在这里为官。
C.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山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一是由“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引发的,诗二则是因对时政失望而向往田园。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诗一主要写景,景中含情;诗二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小题2】诗一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