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 王安石(1021-1086)
- 《桂枝香》
- 《泊船瓜洲》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
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小题1】杨慎《词品》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这里的“感慨”和“见道”是指什么?并对此词思想感情作简要概括。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词的内容对其中两点作具体分析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
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小题1】杨慎《词品》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这里的“感慨”和“见道”是指什么?并对此词思想感情作简要概括。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词的内容对其中两点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诗,王安石是 朝诗人。
(2)请分析梅花这一意象的含义。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诗,王安石是 朝诗人。
(2)请分析梅花这一意象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小题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翳翳(yì):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④床敷:安置卧具。⑤杖屦(jù):扶杖漫步。【小题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小题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小题1】“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
【小题2】“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虽是写景,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却用它寄托了许多情感,请结合试卷简要分析。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是作者罢相后晚年于江宁半山之作。【小题1】“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
【小题2】“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虽是写景,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却用它寄托了许多情感,请结合试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②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 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③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④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小题1】高中阶段我们还学过王安石的文章有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适合填在文章第④段方格处的词是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4】范仲淹(即范文正公)为什么推荐许平参加“方略”之选?(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小题5】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宋)王安石
①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 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②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 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③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④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小题1】高中阶段我们还学过王安石的文章有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适合填在文章第④段方格处的词是
A.呜呼 | B.善哉 | C.可怜 | D.嗟乎 |
A.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
B.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
C.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
D.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
【小题5】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芝阁记 王安石
①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②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
③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
【小题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5】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
芝阁记 王安石
①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②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
③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
【小题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A.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 |
B.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 |
C.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 |
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 |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 |
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 |
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 |
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上邵学士① 书
(宋)王安石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词简而精,②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③也。某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由笙 磬之音,圭璋之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道益大。今乐 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④,复得足下以宏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李汉而器略过之。” 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郡庠拘率,复偶足下有西笑之谋⑤,未获亲交谈议,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公之得人也。
【注】①邵学士:邵必,字仲详。②越绝:越州的古称。③蔑如:微不足道。④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重臣。⑤ 西笑之谋:意谓谋任京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2)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小题5】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 国 之 王 幼 弱 未 壮 汉 之 所 置 傅 相 方 握 其 事 数 年 之 后 诸侯 之 王 大 抵 皆 冠 血 气 方 刚 汉 之 傅 相 称 病 而 赐 罢 彼 自 丞 尉 以 上 偏 置 私人 ,如 此 有 异 淮 南 济 北 之 为 邪!此 时 而 欲 为 治 安 ,虽 尧 舜 不 治。
(选自贾谊《治安策》)
上邵学士① 书
(宋)王安石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词简而精,②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③也。某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由笙 磬之音,圭璋之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道益大。今乐 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④,复得足下以宏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李汉而器略过之。” 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郡庠拘率,复偶足下有西笑之谋⑤,未获亲交谈议,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公之得人也。
【注】①邵学士:邵必,字仲详。②越绝:越州的古称。③蔑如:微不足道。④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重臣。⑤ 西笑之谋:意谓谋任京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 按:查看 |
B.非有厚.也 厚:思想厚重 |
C.以襞.积.故实为有学 襞积:重复,堆砌 |
D.今乐安公懿.文.茂行 懿文:华美的文章 |
A.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则.蔑如也 官盛则.近谀 |
C.其.斯之谓乎 其.皆出于此乎 |
D.苟力而.不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
A.作者借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表达了作文不应单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应立足现实,追求 经世济用。 |
B.言为心声,在作者看来,只有仁爱真诚的有德之人,才能写出具有凝聚着道义力量的好文章。孔 子的“有得必有言”作为引证,强调了这一看法。 |
C.作者用“德不孤,必有邻”,既赞美了乐安公、邵学士,也表明了自己和他们惺惺相惜,有共同的 理想和追求。 |
D.本文笔墨林火,说理生动。运用比喻论证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雅正”“温润”,又以乐安 公和邵学士类比韩愈、李汉,赞美两人的诗文、德行。 |
(1)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2)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小题5】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 国 之 王 幼 弱 未 壮 汉 之 所 置 傅 相 方 握 其 事 数 年 之 后 诸侯 之 王 大 抵 皆 冠 血 气 方 刚 汉 之 傅 相 称 病 而 赐 罢 彼 自 丞 尉 以 上 偏 置 私人 ,如 此 有 异 淮 南 济 北 之 为 邪!此 时 而 欲 为 治 安 ,虽 尧 舜 不 治。
(选自贾谊《治安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本诗作于神宗即位之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全诗字字写景,情隐词外,情景交融,描绘出春天拂晓时美妙的景象。
【小题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夜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本诗作于神宗即位之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看香炉的“烬”又听漏声之残,表现出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 |
B.第二句写户外的风轻微而带有些微寒,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
C.剪剪轻风,金炉香烬,夜值无聊,所以恼恨良宵春色,又怨月光移动。 |
D.以景结情,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 |
【小题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自孔子之死后,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 子 厚 名 与 韩 并 子 厚 非 韩 比也 然 其 文 卒 配 韩 以 传 亦 豪 杰 可 畏 者 也 韩 子 尝 语 人 文 矣 曰 云 云 子 厚 亦曰 云 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节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王安石,字________,号________,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韩子和子厚态度的异同。
自孔子之死后,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 子 厚 名 与 韩 并 子 厚 非 韩 比也 然 其 文 卒 配 韩 以 传 亦 豪 杰 可 畏 者 也 韩 子 尝 语 人 文 矣 曰 云 云 子 厚 亦曰 云 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节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王安石,字________,号________,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韩子和子厚态度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