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诗,王安石是  朝诗人。
(2)请分析梅花这一意象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0-20 11:5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大罚戮,而州既 治:治理,管理
B.州人侯无穷也   善:感激
C.而使其自以成之 劝:勉励
D.将以天下之学者 一:使……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之不可以已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B.而使自劝以成之 皆出于此乎
C.而李侯知为先   故为之文
D.而余说不知     惑不解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侯治理太平州卓有成效,为了满足李侯的心愿,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
B.作者认为李侯比当世很多官吏要贤明,他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并且在不费民财的情况下,让州学得以兴建。
C.作者认为学者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是一切听从上面的旨意,而应是积累善行,推行仁义,并最终及于天下社稷。
D.本文在评价李侯的功绩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所以学”时,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推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一作“依”字,一作“悲愁天地白日昏”。③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小题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完成各题:

《诸子喻山水》: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秋水》: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仲尼称于水(_____)(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_____)
(3)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4)则或其欲出者(_____)
【小题2】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B.明主不厌人
C.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D.舞幽壑之潜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始舍于其址”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声闻过情,君子之 B.以其善
C.孔子登东山而鲁   D.孤舟之嫠妇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   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C.不知何时止不盈   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入   B.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
C.上下交朴,道为舍   D.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3)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小木小石在大山也 B.不知东方既白
C.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4)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成于前,德垂后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D.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4】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又奚以自多”相同的一项:(  )
A.以为莫己若B.客有吹洞箫者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方存乎见少
【小题5】翻译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