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制度,仪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 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死  当:判处、判罪
C.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张昌宗  推:推荐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小题4】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常衮性刚急,为政苛细,不合众心。

②元载、王缙之为相也,上日赐以御馔,可食十人,遂为故事。丁巳四月,以常衮为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八月,常衮上言:“餐钱已多,乞停面馔。”许之。

③衮又欲辞堂封,同列不可而止。时人讥衮,以为朝廷厚禄,所以养贤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④臣光曰:君子耻食浮于人,衮之辞禄,廉耻存焉,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诗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衮者,亦未可以深讥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平章:当时相当于宰相。②堂封:宰相的封邑。
【小题1】第⑧段画线部分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养贤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B.所以养贤,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C.所以养贤,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D.所以,养贤不能,当辞莅,不当辞禄。
【小题2】把第②段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为什么司马光说常衮“亦未可以深讥”?(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⑴正襟坐     ⑵知不可乎得 
⑶既而月不雨 ⑷商贾相与歌于市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B.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盛服将朝,尚早,坐假寐
B.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于是予有叹焉
C.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民归之,由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D.又可忘耶?/孰能讥之乎?
【小题4】翻译划线句的句子
⑴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⑵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小题5】苏轼认为作文要“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请结合苏轼这两段选文谈谈你的认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翱

(宋)欧阳修

①子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余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子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馀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④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①李翱: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学生。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但性格耿直,权贵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因此“仕不得显官”。文章提及的《复性书》、《与韩侍郎荐贤书》、《幽怀赋》皆为其作品。韩侍郎,指韩愈。②神尧:指唐太宗。唐张文琮《太宗文皇帝颂》即有“配尧登唐”的说法。③一旅:一支军队,古代五百人为一旅。这里指唐王朝发祥地的太原部队。④“后世子孙”句:唐代自安史乱后,河北、河南诸重镇相继被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唐王朝始终不能收复⑤见今之事:指宋王朝西北地区不断受辽和西夏侵犯的现实。

【小题1】第三段中“一人能如翱忧者”指  ;“光荣而饱者”指
【小题2】第一段先说“恨翱不生于今”,第三段又说“翱幸不生今时”,两者并不矛盾,为什么?
【小题3】清人林云铭说:“是篇虽赞李翱,却是借李翱作个引子,把自己一片忧时热肠血,向古人剖露挥洒耳。”请对此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________·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娇眼:指柳絮好似惺忪睡眼,似困似散欲开还闭。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沁园春B.水龙吟
C.满江红D.水调歌头
【小题2】下列对本词意境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怨缠绵B.委婉端庄
C.雅逸鲜明D.精微超旷
【小题3】有人说本词结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______》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2)“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3)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4)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节选自马存《赠盖邦士序》

【小题1】第(1)自然段的空白处是子长的代表作,请填入其作品集名称。
【小题2】文章第(3)段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小题3】作者的主张恰好呼应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请写出这句话所在文章的篇名。
【小题4】本文是一篇节选文章,请根据已有内容,推测下文的内容。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己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为领联的景物描写作了铺垫渲染。
B.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苍茫明净、深沉悲凉的暮秋图景。
C.颈联巧用伯牙、阮籍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无聊的苦闷。
D.全诗因景寄慨,层层关联,意味隽永,体现了诗人用宇新奇、笔力雄健。
【小题2】有人说“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理由。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C.“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