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⑴正襟坐     ⑵知不可乎得 
⑶既而月不雨 ⑷商贾相与歌于市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B.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盛服将朝,尚早,坐假寐
B.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于是予有叹焉
C.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民归之,由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D.又可忘耶?/孰能讥之乎?
【小题4】翻译划线句的句子
⑴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⑵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小题5】苏轼认为作文要“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请结合苏轼这两段选文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12:5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小题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小题4】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也 然:这样
B.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C.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
D.羡长江之无 穷:尽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
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3】【小题4】“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第①段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第①段中引用老子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下列与王君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牢记并遵循礼义。
B.王君学习《诗》、《书》,并且经常和贫寒读书人比赛。
C.王君在书画方面专心,并建绘宝堂储蓄他全部的书画。
D.王君向苏轼求文是为了用苏轼的经验来警醒自己,告诫自己。
【小题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