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御史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C.“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05: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文采赡蔚,誉重一时。始,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衮建言:“今西蕃盘桓境上,数入寇,若相连结,以乘无备,其变不细,请早图之。”又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衮以为:“今诸道馈献,皆淫侈不急,而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今军旅未宁,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赉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陛下若以易刍粟,减贫民之赋,天下之福岂有量哉!”代宗嘉纳。迁礼部侍郎。时宦者刘忠翼权震中外,泾原节度使马璘为帝宠任,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拒却,人皆畏之。会绾卒,衮始当国。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司业张参,衮恶太子少詹事赵槊,皆少给之。太子文学为洗马副,衮姻家任文学者,其给乃在洗马上。其骋私崇怨类此。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德宗即位,衮奏贬崔祐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祐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建中初,杨炎辅政,起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常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B.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C.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D.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王朝保持紧密关系。
B.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两者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
C.礼部侍郎,礼部是六部之一,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尚书、侍郎为正、副首长。
D.卒,死。《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衮文采斐然,位极人臣。他文采丰美,一时声誉很大,受人重视;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高位居宰相。
B.常衮关心国政,体恤民情。他提醒皇帝提防回纥与西蕃内外勾结;在皇帝生日时,他又规劝皇帝减轻百姓赋税,造福天下苍生。
C.常衮不畏权贵,依理选人。升任礼部侍郎后,当时的权贵宠臣到贡部为各自的亲戚请求职位,他都依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
D.常衮不持公允,妄自尊大。他执掌国政后凭情感好恶来定官员俸禄增补份额;又堵塞政事堂后门,以此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
(2)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展西湖【注】二首(其一)
宋·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东面的山坡,这句写此处风景之美,湖水绿波荡漾,山色一片苍翠,十分可爱。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都浸月”用得很妙,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
【小题3】【小题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情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①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②,寂寂山城柳映门③。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④。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郑起:字孟隆,后周时曾任右拾遗,迁殿中侍御史。入宋,乾德初(963)外贬后,未再入任而卒。②郊原:郊外原野。③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时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④迥:远。断魂:这里是形容哀伤至极。
【小题1】这首诗开头巧妙地化用唐代诗人_______《清明》的诗句,以抒发一个孤身行路之人心中的愁绪。(在空格内填人名)
【小题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叠词“寂寂”渲染了周围寂静、冷清的气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B.颈联通过“登楼望远”的细节,表达了被贬外放的痛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C.“难成醉”“易断魂”,不仅诉怨恨,更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激情,颇让人同情。
D.全诗内容是向异地友人郑起倾诉“别离心绪”,末句直抒胸臆,而又弦外有音。
【小题3】清 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尤其是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对颔联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