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11: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小题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①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②,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③。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④。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 ③残釭:残灯。 ④逢逢:形容鼓声
【小题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片“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一句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片“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一句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片“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 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小题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苏轼心中的惜别之情及困顿时壮志难酬、功业未就之情。
B.本词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C.词中词人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
D.词人与王长官相处中情投意合。词中词人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
E.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同类题3

阅读《放鹤亭记》完成下列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奇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训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却而放焉,纵其所,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由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天 际:边界
B.未可与也     易:交换
C.纵其所如       如:往
D.翻然敛翼,宛将兮 集:栖止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2)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