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红梅

宋 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②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③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小题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小题2】简析上片与下片描写方法的不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感皇恩·别情

(宋)赵企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片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去的悲苦心情。
B.“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是借典喻情,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C.“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给啼鸟,无可奈可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
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更摧人心肝。
E.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小题2】简要赏析词人在上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赏心亭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方樽。

(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历史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韦庄“六朝如梦鸟空啼”意境类似。
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描写诗人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小题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下阕中的“酒醒”二字照应上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句照应上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洞真观横翠阁

(宋)何朝隐

①洞真观之左右,支珑盘亘,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张君文政有阁临之。规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

②而又为之说曰: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    )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间,(    )化为争夺之场。

③余尝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览者心凝神释,与灏气俱爽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真乐也。或者乃曰:“昔韩退之与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阁俯兹山,不啻侑座欹器①,与韩意特异,何也?”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且横平岗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喜宴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④嗟呼,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得而慕神仙,健羡之心,无时而已也。丁曾岂静者之为哉!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隐记。

注释: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戒的一种器物,此处用以形容靠的很近。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虽 而B.则 而C.虽 则D.然 则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翠阁位于洞真观西面像屏风一样高耸的山峰之上。
B.横翠阁由道士张文政最早兴建,作者亲自为它命名。
C.横翠阁因周围精致如画,登阁即可尽收眼中而得名。
D.横翠阁的匾额题字取法于大家,有黄庭坚书法之风。
【小题3】简析第③段引述《城南联句》和《燕喜亭记》的不同用意。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欲以子之。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胔资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渣关失守,玄宗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干灵武,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圣。”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其军,乃约降。至期,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注)胔:腐烂的尸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
B.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C.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D.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欲以子之 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 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
C.光弼遣人之   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将其军,乃约降 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封 俄:过了不久B.玄宗蜀 幸:皇帝亲临
C.贼伤十二 十二:十分之二D.帝诸将罪 贷:严惩
【小题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出为贼幽闭者B.肃宗理兵于灵武
C.障以木幔D.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
D.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
B.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
C.李光弼为国钉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口也不看一眼;在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城,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
(2)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3)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则官无旷,民乐业矣。”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悌,指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悌”同于《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悌”,指兄长爱护弟弟。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同于《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中“庠序”,不同于“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C.“垂拱”是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不同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之“垂拱” 。
D.“以之临人”中的“人”,指民,是避讳的说法,与《阿房宫赋》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中“人”的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韦嗣立政绩卓著,受武后赏识。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让他接替兄长的官职。
C.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倡重视儒学。
D.韦嗣立请求外调,为朝廷分忧。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皇帝心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
(2)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

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注: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小题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小题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端州郡斋壁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注)①这首诗是写在广东端州的墙壁之上。包拯时任端州知州(即太守),端州因出产“端砚”而闻名天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揭示了全篇要旨,语气坚决严正,言简意赅,为全诗定下基调。
B.颔联作者以“秀干”“精钢”自比,既是自勉自励,也是自信的表现,很有力度。
C.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鼠雀”“兔狐”代表社会上贤恶两类人群,对比很鲜明。
D.尾联写接受史书留下的教训,不给后人以耻笑的把柄。质朴无华,持重刚健。
【小题2】这首题壁诗,可以认为是包拯自励清操的座右铭,你认为写出了作者哪些为官之道?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