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晚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此诗是岑参举进士授官后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峪而作。
B.“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首联写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到自己终于要实现抱负了,于是发出“宦情多欲阑”的感慨。
C.颈联描写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描画出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D.尾联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E. “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隐逸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杜相公接受平叛重任,意气风发,离开长安,率领大军向蜀地进发。
B.虽然入蜀的路途遥远,充满艰险,但将士们斗志昂扬,抱有必胜的信念。
C.颔联和颈联写入蜀部队艰苦行军,跋山涉水,终于如期到达蜀城。
D.尾联表达了作者希望杜相公迅速平定战乱,不负朝廷重托的愿望。
E. 这首“奉和”之作,既有赞颂杜相公之意,也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颈联“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
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
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
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
E. 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小题2】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注)①大历元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②持衡:比喻执掌权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杜相公接受平叛重任,意气奋发,离开长安,率大军向蜀地进发。
B.入蜀的路途遥远,充满艰险,将士们即使被雨水所淋,仍然兼程行军。
C.颔联和颈联写人蜀部队昼夜艰苦行军、跋山涉水,终于如期到达蜀城。
D.尾联表明作者希望杜相公迅速平定叛乱,不负朝廷的重托与百姓的期望。
E. 作者在赞扬杜相公为国建功的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小题2】“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一联写景抒情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E. 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小题2】(小题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使君内心高洁,为了报答使君的知遇之恩,要多种菊花,待菊花盛开,请使君欣赏。
B.“鸣弓”即张弓发箭发出声音;“擐甲”指穿上甲胄;“羽林儿”指禁军士卒,这里指卫中丞所率的精锐士兵。
C.将士们出征,场面威武整肃,“台上”与“军中”相对应,“台上”句写的是上将的怒色。
D.本诗以汉喻唐,点明了对阵双方,用“汉将”指代唐朝出征军队,用“胡尘”指代唐军所攻打的对象,充满了壮志豪情。
【小题2】诗歌以“更将弦管醉东篱”结尾,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①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花门楼前酒店里。七十老翁热情待客,美酒飘香。春光初临,暖意融融。
B.“老人七十”“千壶百瓮”用夸张手法,写边塞安定,市井俨然的时代氛围,为下文 “戏问”作铺垫。
C.三四两句紧扣诗题“戏”字,但不写买酒过程,而是用榆钱外在特征来表现春色之美,又写店中老翁和酒客的和乐气氛。
D.诗人想象,将生活细节化成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刚到新的地方,就微服私访,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询问老翁:“老人家,摘一串白灿灿的榆钱买你的酒,您肯不肯呀?”
E. 这首诗写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树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表现诗人激动、陶醉的心情。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1)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2)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3)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注) ⑴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终南别业: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的住宅。(2)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3)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出“早发”之意。
B.颔联用“虏云”和“胡天”来写塞外,又用“外”和“西”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
C.颈联“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从诗人的所见所闻角度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征战的豪情。
D.尾联可谓匠心独运,诗人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蕴含深情。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B.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C.颈联用“横笛”“娇歌”等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活动,又用“征雁”“塞云”来暗示边塞大战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
D.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担忧之情:幸好边疆暂时没有战事,但将士们的“醉舞”却未免太放松警惕了。
E. 全诗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诗人在描写节日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题2】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