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
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
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
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
E. 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小题2】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1 05: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①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②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③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①本诗是作者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后,随高仙芝来到凉州城的天宝十年(751年)三月所作。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②沽:买或卖。首句为“卖”,末句是“买”③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用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花门楼前酒店里。七十老翁热情待客,美酒飘香。春光初临,暖意融融。
B.“老人七十”“千壶百瓮”用夸张手法,写边塞安定,市井俨然的时代氛围,为下文 “戏问”作铺垫。
C.三四两句紧扣诗题“戏”字,但不写买酒过程,而是用榆钱外在特征来表现春色之美,又写店中老翁和酒客的和乐气氛。
D.诗人想象,将生活细节化成诗,尤其是三四句,诗人刚到新的地方,就微服私访,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询问老翁:“老人家,摘一串白灿灿的榆钱买你的酒,您肯不肯呀?”
E. 这首诗写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树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表现诗人激动、陶醉的心情。
【小题2】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本诗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