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鸟鸣涧》
- 《送元二使西安》
- 《观猎》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 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 的情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 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 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联系全诗加以分析。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①!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路旁时卖故侯瓜②,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注:①肯数:岂可只推;“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②故侯瓜:故候,召平,本秦东陵候,秦亡为平民,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题中的“行”,即歌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在平仄、音韵、篇幅等方面都较为宽松。 |
B.诗中老将结局可谓悲惨:被“弃置”后衰朽无为,蹉跎到老,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生活凄苦。 |
C.“射杀山中白额虎”写老将至老还能引箭开弓,射杀山中白额猛虎,像飞将军李广那样智勇双全。 |
D.“寥落寒山对虚牖”写到老将寥落寒山空对窗牖的处境,令人不觉生出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感慨。 |
E.王维诗最主要的风格是恬静淡远,清新优美,禅理隐然,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亦然。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平白如话。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颔联中“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但一个“空”字又透露出来诗人因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的消极、悲观、失望之情。 |
D.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代。词的一个段落叫“阙”或 “片”。每首词的格式名称叫词牌。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前者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后者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 |
B.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
C.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作品展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作“诗史”。 |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多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1)细读全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本诗紧扣“待”,描写了哪些诗人等待客人的情景?
(3)诗的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1)细读全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本诗紧扣“待”,描写了哪些诗人等待客人的情景?
(3)诗的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请从以上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主人公对送别之人的深厚情意的字,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不同。它们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古别离
孟郊
欲别牵郞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①去!”
[注释]①临邛qióng,即今四川省邛崃县,也就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小题1】请从以上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主人公对送别之人的深厚情意的字,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不同。它们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2】王维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出江汉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回答出两种并结合诗的内容具体说明。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小题1】颈联中的“浮”和“动’,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意赏析。【小题2】王维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出江汉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回答出两种并结合诗的内容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赏析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陲:即终南山麓。(1)赏析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