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欣赏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中从哪些角度表现了深秋的季节特征?
(2)颔联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7 02: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小题2】“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联中,“白发”、“青阳”,本是无情之物,作者缀以 “催”“逼”二字,则情感尽出,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小题3】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④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他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世称“孟襄阳”、“孟山人”。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②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  ③梦泽:云梦泽,古泽名。  ④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载,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他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主庙树碑,以示怀念。因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小题1】孟浩然与______同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被并称为“王孟”。
【小题2】尾联中有“读罢泪沾襟”一句,以你的理解,诗人此时“泪沾襟”的原因是____。
【小题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有误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时的感受,与全诗貌离而神合,颇有“俯视一切”的气概。
B.颔联中的“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当是先有这一联,之后才有首联的感慨。
C.诗的前半部分富有激情,后半部分则具有哲理。诗人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开首两句揭题,最后两句扣实。
D.这首诗是作者借古抒怀之作,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前人以“语淡而味终不薄”评价孟诗,此诗确有如此情趣。
【小题4】全诗有三联是记叙、议论,唯颈联插入写景,请解说这一联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