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
(2)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
B.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
C.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
D.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
A.河阴,黄河南面之地。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 |
B.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 |
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
D.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冀州、晋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 |
A.傅伏擅长治军。他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 |
B.傅伏忠君不贰。周军攻克并州,面对韦孝宽和傅伏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 |
C.傅伏感恩自责。投降周帝后,他流着泪说自家三代吃北齐的俸禄,受到信任,北齐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 |
D.傅伏受到周帝器重。周帝认为他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任命为岷州刺史。 |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
(2)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汴河①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 汴河,即通济渠。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和淮河。隋亡后被称为“汴河”。 ②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晚唐诗人。由于唐末政治腐败,晚年参加黄巢起义。③水殿龙舟:高四层、三层的大船。
【小题1】本诗是怀古咏史诗,咏了隋炀帝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二事。
【小题2】颈联和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试简要分析。
汴河①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 汴河,即通济渠。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和淮河。隋亡后被称为“汴河”。 ②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晚唐诗人。由于唐末政治腐败,晚年参加黄巢起义。③水殿龙舟:高四层、三层的大船。
【小题1】本诗是怀古咏史诗,咏了隋炀帝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二事。
【小题2】颈联和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帝乡千万树”,是为了对比显示眼前的杏花的早发、鲜艳、可贵。
【小题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之情。 |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蝴蝶绕其飞舞。 |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
【小题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写出了宴饮的欢乐。 |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 |
D.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感情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回压抑的感受。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
D.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写景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①。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②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②旧山:故乡,故居。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①。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②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②旧山:故乡,故居。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小题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3】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 见:看见。 |
B.舅夺母志 夺:改变。 |
C.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
D.责臣逋慢 逋:拖延。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夫晋,何厌之有 |
C.无乃尔是过与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蓝耕会饮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小题1】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特色。
【小题2】整首诗是如何写“悲”的?请简要概括。
九日蓝耕会饮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小题1】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特色。
【小题2】整首诗是如何写“悲”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城下①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②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③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仅:几乎,将近。③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南”谓﹝鹏﹞南飞,南征;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此诗为五言律诗,意象丰富,意境壮阔,富于节奏,承转自然,情景呼应,浑然无间,显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泊岳阳城下①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②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③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仅:几乎,将近。③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南”谓﹝鹏﹞南飞,南征;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千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B.颔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由大及小,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
C.诗人重视炼字,颔联中的“翻”“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岸风翻动暮色中的波浪,雪花飘洒于寒灯上的景象。 |
D.颈联抒发了诗人前途未卜、心绪茫然之感,表明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给诗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阴影。 |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东门观刈蒲
李 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鲁东门观刈蒲
李 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