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②旧山:故乡,故居。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16 03:3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各题。

江边柳

雍裕之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嫋:“袅”。唐彦谦:晚唐诗人。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竟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楚王:楚灵王。相传“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无心插柳,宫中的妃嫔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确的两项是(  )
A.《江边柳》一、二句运用叠字和比喻手法写柳树轻柔婀娜之态、葱茏苍翠之色,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古提春柳图,烘托出绮丽明媚的春光。
B.《江边柳》三、四句想象奇特,抒情主人公希望柳条不断伸展,系住即将远行的船,诗句不着一情字,却处处见情。
C.《垂柳》起句不写春风拂柳,却运用拟人手法,写垂柳撩逗春风,尽显柳树婀娜之姿、款款柔情,新颖而传神。
D.《垂柳》第二句既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婆,又以设问形式,从反面肯定了垂柳无与伦比的美。
E.《重柳》三、四句运用典故,既盛赞了柳的纤柔之美,又肯定了人们迫求美的行为,表意含蓄而贴切。
【小题2】古诗多借咏物以传情,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慧山寺新泉记

唐·独孤及

①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小多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灵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隐居遗事故迹,而披胜录异者贱近不书。

②无锡令敬澄,字深源,为政之余考古案图,葺而筑之,乃饰乃圬。有客竟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

③其泉伏涌潜泄,腾响舍下,无沚无窦,蓄而不注。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醴酾乳喷,及于禅床,周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瀑潺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

④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亦犹无锡之政烦民贫,深源导之,则千室襦袴。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动若响答,其揆一也。予饮其泉而悦之,乃志美于石。

注 ①志之:记载它,指陆羽的《游慧山寺记》一文。②襦袴:衣裤,引申为丰裕、富足。③揆(kuí):道理。
【小题1】第①段紧扣题目,交代了慧山寺新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写陆羽的原因是_________。
【小题3】对“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谈论的时候才知道这座山方圆的美景能掩盖其他美景。
B.畅谈的人这以后才知道此山的广大美景超越其他地方。
C.游人和学人才知道这山范围内的优美超过了其他地方。
D.游人和写方志的人才知道的此处佳境淹没了其他美景。
【小题4】分析第③段与第④段的内在联系。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