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E. 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这首诗写景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但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朴实无华。
E. 此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直甚壮之。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上省表大悦,下诏曰:“朕之与公,本来亲密,怀抱委曲,无所不尽。话言岁久,尚能记忆,今览表奏,方悟昔谈。何谓此言,遂成实录。古人之先知祸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宇文庆传》,有改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B.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C.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D.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东观”是东汉的藏书室与史学馆,后因此指称国史修撰之所。
B.“邑”有“城市”的意思,也指古代帝王诸侯分给臣子的封地。
C.“潜龙”一语为典故名,常常用来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D.“表奏”属于古代文体范畴的概念,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宇文庆在年少时因聪明敏捷而出名,同时这个人为人低调,有器量,有远见。
B.因宇文庆多次的军功,周武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大将军,封号汝南郡公。
C.皇帝曾就国家命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与宇文庆进行过深入交流。
D.因多年以后,宇文庆还清晰地记得皇帝当年与他的谈话内容,皇帝深为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
(2)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宜阳,地名。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
①诗中的“自”、“空”二字有什么意蕴?
②这首诗三、四两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小题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 《髙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
【小题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窅(yǎo)然”,远去貌。
【小题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问”起,问者当是所谓“俗人”;二句应答而“笑而不答”,表现出一种矜持与几分神秘,也使诗增添了一分曲折美。
B.后两句写“碧山”之景,实是对“何意栖”的回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曲折、含蓄的韵味。
C.“心自闲”是诗人山居心境的一种写照,这种“闲”情皆因所栖“非人间’’,表现了诗人码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高洁。
D.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其有问有答,用笔有虚有实,语言质朴,转接轻灵,情绪诗意淡远而蕴意幽邃。
【小题2】下列诗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情调相近的一项是(   )
A.风樯水槛尽飞花,一曲春波潋滟斜。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D.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汉家宫阙动高秋”中,“秋”字照应诗歌题目,点出季节;“动”则写出了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浮动,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感情基调。
B.“紫艳半开篱菊静”,作者移情于物,以静赋菊,写出菊花娴雅静穆的仪态,表达了对安闲宁静生活的向往。
C.“红衣落尽渚莲愁”,目睹眼前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红艳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D.“鲈鱼正美不归去”是说长安鲈鱼风味正美,自己正好享用,表示不急于离开之意。
E. “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用典,借春秋钟仪事以抒发诗人愁苦之情,诗境深远,意味隽永。
【小题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②人瘼:百姓疾苦。③痾:疾病。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颔联运用的巧妙手法。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实为之,谓奈何   填然鼓,兵刃既接
B.身衣口食,免求人   放白鹿青崖间
C.微之与我也,若是乎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D.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   击沛公于坐,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自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僇:通“戮”,刑辱的意思
B.外与天际  际:边际
C.引满酌 觞:酒杯
D.梦亦同趣 趣:通“趋”,往,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隙也,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于其身也,耻师焉
B.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 木欣欣向荣
C.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师道不复可知矣
D.日与徒上高山,入深林 惑而不从师,为惑也终不解也
【小题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点偶然、被动与无奈。 。           。 最后,山水与人合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呼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感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中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的生存天地
A.③⑤②④⑥①B.③②⑤⑥①④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①⑥④②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