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 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立 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
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
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
【小题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
C.“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
D.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尾联寓情于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意蕴丰富;整首诗读起来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小题2】据《唐诗纪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好像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
B.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D.“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现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被囚长安的无奈与辛酸。 |
【小题2】据《唐诗纪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意思,错误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意思,错误的一组是(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6】对选文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7】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8】下列对文章中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棨戟(qǐ) 舸舰(kě) 襜帷(chān) 孤鹜(wù) |
B.遄飞(chuán) 叨陪(dāo) 彭蠡(lǐ) 台隍(huánɡ) |
C.簪笏(hù) 闾阎(lǘ) 瓯越(ōu) 捧袂(mèi) |
D.睇眄(miǎn) 翼轸(zhěn) 潦水(liáo) 涸辙(hé) |
A.潦(雨水)水尽而寒潭清 俨(整齐)骖騑于上路 |
B.穷(穷尽)岛屿之萦回 即(依着)冈峦之体势 |
C.川泽纡(弯曲)其骇瞩 声断衡阳之浦(水滨) |
D.纤歌凝而白云遏(阻止) 气凌(超过)彭泽之樽 |
A.遥襟甫畅(顿时) 今兹捧袂(衣袖) |
B.逸兴遄(迅速)飞 君子见机(征兆) |
C.盈虚有数(数目) 涸(干枯)辙犹欢 |
D.北海虽赊(遥远) 穷(困厄)且益坚贫穷 |
A.窜梁鸿于海曲 屈贾谊于长沙 | B.徐孺下陈蕃之榻 上出重霄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目吴会于云间 | D.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州雾列 |
A.怀帝阍而不见 酌贪泉而觉爽 | B.光照临川之笔 谁悲失路之人 |
C.极娱游于暇日 望长安于日下 | D.奉宣室以何年 处涸辙以犹欢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对皇帝充满怨恨之情。 |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对待。 |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逆情悖礼,不满现实,放任自流。 |
A.分野,古代天文学将与天上星空区域(星宿)对应的地面区域称作分野。 |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仍较年少,故称弱冠。 |
C.北辰,即北极星。古人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是帝王的象征。 |
D.簪笏,指官职。簪,古代妇女绾定发髻的长针;笏,朝见时用来记事的手版。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一个从水色变化着笔,一个从山色变化着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秋时节景色的典型特征。 |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先写岛屿的曲致,后写宫殿的气势,由远及近,层次井然。 |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上下、远近之景巧妙结合,是画面有立体美,色彩相互映衬,动静弧线结合,写出秋天暮色之美。 |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写登高远眺,彭蠡渔歌,为耳之所闻,衡阳雁断,为目之所见,但实景中有想象。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②
雍裕之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小题1】下列对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柳诗前两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两句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②
雍裕之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小题1】下列对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两句直接入题,写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一曲一哀,感物伤情。 |
B.诗歌前两句写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
C.“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写作者被贬边州多年,不再流泪,却听到哀猿声声,徒自空鸣,深沉地道出了诗人内心波澜不惊的旷达之情。 |
D.诗歌三、四句紧承诗题“闻猿”写感受,抒情不落俗套,更让人品出“奇趣”。这契合了苏东坡所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创作主张。 |
【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叙写作者以前放任邻妇扑枣,是因为这位妇人生活贫困,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
B.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内心的提心吊胆。 |
C.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哲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
A.“宇文贵字永贵”,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C.魏废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镇蜀期间,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 ①相接: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②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其写有“澄江静如练”之名句。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小题2】(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摇”“滴”两字极为精炼传神。请试分析其中的妙处。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 ①相接: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②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其写有“澄江静如练”之名句。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夜寂”暗示了季节,与下文“秋月”相呼应;“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小题2】(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摇”“滴”两字极为精炼传神。请试分析其中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