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汉家宫阙动高秋”中,“秋”字照应诗歌题目,点出季节;“动”则写出了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浮动,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感情基调。
B.“紫艳半开篱菊静”,作者移情于物,以静赋菊,写出菊花娴雅静穆的仪态,表达了对安闲宁静生活的向往。
C.“红衣落尽渚莲愁”,目睹眼前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红艳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D.“鲈鱼正美不归去”是说长安鲈鱼风味正美,自己正好享用,表示不急于离开之意。
E. “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用典,借春秋钟仪事以抒发诗人愁苦之情,诗境深远,意味隽永。
【小题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01 12:0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原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选自《宋史·何执中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
D.赠,朝廷封赏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在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要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的时候,取出自己的一万缉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