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裳(注)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一诗赞美召伯。据说周朝召伯南巡时为了不惊扰百姓,在一甘棠树下办公。后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离任时,父老准备筵席,拦路相送。
B.诗歌前四句写出了百姓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人内心对杭州百姓的愧疚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C.第三联描绘了因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干旱的田地多,农民遭遇饥荒的现实情况。
D.诗人临走时,还能给父老们留下在钱塘增筑的湖堤工程以救助当地的干旱灾荒,其自豪的心情表露无遗。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请赏析颈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诗人应博学鸿词科不第,从长安回到泾原。②“前溪”句:前溪村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歌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牡丹花之飘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写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迟而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天怒放,却过早地凋落而更使人愁。
B.颔联和颈联,诗人写环境与牡丹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于地,一年的美好生机,已付与污泥流尘。
C.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展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是诗人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
D.本诗借牡丹感慨身世,把诗人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中,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
【小题2】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中“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李凭箜篌引》的题目如何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阁夜》最突出的情感是什么?(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首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沉痛的基调。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处于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   年长衰(姿色)
B.予出官二年(从家里出来做官)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迁移)
C.弦弦掩抑声声(悲伤,哀愁)   如听仙乐耳明(忽然,一下子)
D.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四弦声如裂帛(同时)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