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多选)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小军根据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小军用上述装置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小军利用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小军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移动情况_____________,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_____ 处。
③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

①小军用上述装置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小军利用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小军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移动情况_____________,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_____ 处。
③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一个5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铜制的小船,船中放有足量白磷。现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搅拌。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量筒内液面上升。向水槽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
(2)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的原因是 ;
(3)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 处;
(4)为何要向水槽内加水至内外液面相平? ;
(5)该兴趣小组选用的仪器有何缺陷? 。

(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
(2)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的原因是 ;
(3)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 处;
(4)为何要向水槽内加水至内外液面相平? ;
(5)该兴趣小组选用的仪器有何缺陷? 。
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水进入广口瓶,约占广口瓶容积的 .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③小军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
.原因可能是(答一条) .
④实验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
⑤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水进入广口瓶,约占广口瓶容积的 .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③小军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

④实验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
⑤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
(2)实验二为电解水的实验,其中A是与电源的 极相连,电源B产生的气体是 .
(3)实验三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假如集气瓶容积为100mL,实验前已经装水20mL,则流进集气瓶内的水约是 mL.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⑥要将红磷慢慢伸入,将氧气消耗完全.

(1)实验一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
(2)实验二为电解水的实验,其中A是与电源的 极相连,电源B产生的气体是 .
(3)实验三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⑥要将红磷慢慢伸入,将氧气消耗完全.
2012年5月5日,湖南卫视“快乐家族”在《科学实验站》节目中给观众介绍了一种名为“六氟化硫”的气体,并表演了几个相关的节目:(1)何炅老师站在凳子上,用一桶“六氟化硫”气体“浇灭”了20排的蜡烛(每排大约十支);(2)嘉宾们吹出的肥皂泡、气球可以浮在盛满“六氟化硫”气体的玻璃缸上部;(3)“快乐家族”用嘴巴吸入该气体后再说话,发现声音都变了调。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2)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
(1)请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2)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
如图,将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在内有一杯NaOH溶液而用塞子塞紧的瓶中,此瓶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消耗量。假设正在萌发的种子用完了瓶中所有的气体,则水银柱会升高到76cm处(等于大气压)。

(1)实验过程中,水银柱只升高到15cm处,就不再升高,证明瓶中的空气被利用了____%。
(2)此实验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实验过程中,水银柱只升高到15cm处,就不再升高,证明瓶中的空气被利用了____%。
(2)此实验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乙集气瓶中放一块白磷,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l)白磷 。
(2)气球 。

(l)白磷 。
(2)气球 。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填“能”或“不能”)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
A.蜡烛 | B.红磷 | C.木炭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填“能”或“不能”)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如图装置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请问:

(1)燃烧停止,过一会,钟罩内的水面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燃烧停止,过一会,钟罩内的水面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